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金廈兩岸《漁業永續》共識 聯合放流魚苗77萬尾
來源 :金門鑫報 | 記者 :記者趙靖邦 | 時間 :2018-06-08 | 1229 瀏覽 : | 分享到:
鑒於金廈住民無法避免且共同依靠金廈海域的海底漁業資源,一旦枯竭,食物鏈如雪崩式,將發生無法挽回的困境,影響層面不僅及於傍水過生活的漁民或休閒產業而已。對此,兩岸政治上的紛爭無法影響《漁業永續》共識,金廈海洋主管機關首長,相約為金廈海域添入經濟魚苗共約77萬尾,期能維護兩岸漁業永續經營。

【記者趙靖邦/綜合報導】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今(8)日舉辦聯合放流魚苗活動,金門縣府建設處副處長王垣坤與廈門海洋綜合行政執法主管機關首長,共同為金廈海域添入經濟魚苗共約77萬尾,期能維護兩岸漁業永續經營。
  

當日上午10時30分,縣水試所金門號試驗船與廈方增殖放流作業船隻於金廈中線211航標會合,雙方各自在中線兩側展開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縣水試所孵育的午仔、黑鯛、鱸魚、平鯛各3萬尾,加上廈門市海洋漁業研究所所提供的黑鲷、黃鰭鯛、鱸魚各5萬尾及大黃魚50萬尾,大批魚苗順著魚梯滑入海中的景象,十分壯觀,象徵兩岸政府對金廈水域資源復育的雄心。
 

王垣坤表示,很高興金廈首長《漁業永續》共識,維護漁業資源不枯竭,後代子孫亦可繼續享有所帶來的經濟上利益,希望相關活動能持續進行,不因政治上因素被終止。
 

金門、廈門兩岸聯合放流魚苗活動始於104年,4年來魚苗放流尾數累積達250萬尾,放流魚種包含黑鯛、平鯛、真鯛、大黃魚、黃鰭鯛、午仔、象牙鳳螺、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等,皆為本地常見的經濟物種。活動特別選用經過檢驗無藥物殘留之健康個體,個體體型皆達標準(魚苗5cm以上),以提高於海洋中的存活率。
 

為瞭解放流活動對於本地漁業資源增殖的效益,近3年縣水試所也透過黑鯛魚苗標識放流再捕獲回報,確認所放流的魚苗能在當地順利成長。縣水試所呼籲兩岸漁民避免於放流處及周邊海域進行強度漁撈,讓放流魚苗能有成長的空間與時間,方能有效增益漁民的獲利。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