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首篇>​中國文化科技發展範疇與意義
來源 :中經文產作者團 | 記者 :數位編輯 | 時間 :2020-02-25 | 458 瀏覽 : | 分享到:

首篇>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四個方向(一)


10月25日,在2019第二屆文化科技融合熱點和趨勢論壇上,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宋洋洋發佈了《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並對此進行瞭解讀。




一、文化科技發展範疇與意義


1.文化科技發展的“兩條主線”、“四個方向”、“六大領域”(*文科246)


文化科技是一個不斷融合、發展和演進的概念,我們可以從微觀創新、文化發展、產業組織、創新鏈條、重點業態等多個視角來描述,但每種視角似乎都難以全面涵蓋其動態變革的範圍,這也是為什麼在理論界、產業界至今缺乏共識定義的原因。因此,本報告並不對文化科技融合作限定性定義,而是把它作為一個歷史發展、宏觀變化的範疇嘗試描述:


以“文化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從最初的社會性文化事業,到如今相對體系化的文化產業,再到下一步文化與經濟發展高度融合,內核是科技作為工具、載體,將文化生產力釋放成具體業態、促進交易形成、達到雙效統一。從“科技發展”角度看,從數位化到資訊化再向智慧化,文化和軍事一直是最先應用、深度結合的領域。因此,文化科技是依託現代資訊技術的泛文化領域工具集、載體集、業態集、交易集。


2.文化科技發展依託“科技進文化”和“文化進科技”兩條主線,形成了四個方向:


l  一是新科技與新生活方式交融催生“文化新業態”;

l  二是科技改造現有文化業態,助力現有“文化產業升級”;

l  三是新技術讓公共文化資源效能釋放,進入“消費”領域;

l  四是利用科技將文化元素融入“實體經濟”和製造領域。


根據這四個方向,文化科技發展形成了“六大重點”領域:數位內容、影視出版、文化展演、文化旅遊、公共文化、創意設計。


3.文化科技創新成為我國實現彎道超車的新引擎之一


l  新的國之重器“文化產業”。


國之重器,不僅只是高鐵、大飛機、基建,在當前國際和貿易形式下,更需要有新的意識:文化應站出來以“產業形態”承擔國之重器的職能。


過去二三十年,我國民眾對美國的情感幾乎都來自好萊塢、NBA;對日本則是動漫、遊戲、任天堂;對韓國是韓劇、男女團。意識形態是沒有硝煙的戰爭,過去我們對此理解不夠具體和到位,主要在於沒有切實理解真正的文化軟實力,建立在文化產業、產品的基礎上。近些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穩中有進,對GDP的貢獻不斷增加,也已成為推動我國產業轉型的新增長點。


1>新的比較優勢—文化優勢匹配先進科技。我國是文化資源富足、文化傳承發展優勢明顯的大國。未來的競爭力,來自于將文化優勢匹配先進科技,產生超大規模的經濟效益和強有力的價值觀輸出,助力我國在文化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短視頻、網路遊戲、網路文學等新業態發展壯大並在全世界領跑,已經在驗證這一趨勢。


2>新的民生保障—文化科技賦能民生社會。通過文化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技術的應用在推動文化新業態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監管方式,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為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形成了新的保障。


二、秩序與變革


1.文化科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


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87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10.3倍。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8年的4.3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數字經濟作為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應用領域,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18年我國數位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占GDP的比重高達34.8%。作為數位經濟和文化產業交集部分的數位出版(包含移動閱讀、線上音樂、移動遊戲、網路動漫、互聯網廣告等)穩步增長,收入持續增加,2018年國內數位出版產業收入規模達8330.78億元。


2.文化科技發展形成了“三極、一帶、多中心 ”的空間佈局


我國文化科技發展大多集中分佈在文化資源較為富集、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大型城市群,初步形成了“三極、一帶、多中心”的區域佈局,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極,長江沿線發展帶和“成都-重慶-西安西部中心”、“武漢-長沙-南昌-合肥中部中心”、“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東北中心”。


3.文化科技融合驅動的開放型創新生態體系初步形成


文化資源供給端,我國擁有5000多家博物館、3000多家圖書館,絕大多數的文化資源已完成數位化存儲,以故宮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為代表的文博單位擁有大量優質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可以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源泉。


現代科技供給端,我國擁有25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206家獨角獸企業(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且5G、人工智慧等科技已領先世界,可以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1>產業核心層,在文化和科技融合驅動下,文化產業鏈“創意—生產—傳播—體驗”各個環節均分佈了大量的文化科技企業,提供種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體驗。


2>週邊服務層,初步形成了文化科技相關的投融資服務、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孵化、人才引進培養以及智慧財產權配套服務體系。


4.數位科技啟動場景,文化科技助力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如基於“互聯網+中華文明”的合作理念,騰訊NEXT IDEA創新大賽與故宮博物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故宮博物院開放一系列經典IP,在年輕人中徵集“表情設計”和“遊戲創意”。以故宮經典IP為素材創作的系列表情包,在QQ表情平台上線不到一個月,使用量就接近4000萬次。

再如秦陵博物院與騰訊公司合作開發的“你好,兵馬俑”互動小遊戲,遊客關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方微信,進入遊戲頁面,利用AI人臉識別技術,通過自拍拍照上傳,可以快速匹配出與遊客最像的兵馬俑,而且還可以通過俑坑排列地圖,找到這個秦俑的具體位置。

傳統文化遇上互聯網平台,實際上我們在連接過去與未來,連接傳統文化和年輕人,可以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


5.數位科技點亮夜間、啟動旅遊演藝。


燈光秀、音樂盛典、實景演藝、夜市等夜間經濟專案的打造離不開燈光、置景、多媒體等文化科技手段的支撐。如成都“夜遊錦江”專案在沿錦江而建的240公里錦江綠道中,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節、夜宿”等多元消費場景,僅一期開放的重點、節點就吸引了16.6萬人次觀游,並成為今年國慶假期的熱門“打卡地”。


數位藝術、交互體驗、舞臺燈光音響機械技術等技術的發展推動旅遊演藝從最初的1.0版本的劇院式演出到2.0版本的實景演出到3.0版本的互動式高科技演出進而升級到4.0版本的沉浸式彌漫式演出,如宋城演藝的《張家界千古情》運用VR、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還原並科普了3.8億年前張家界滄海桑田的地殼運動,帶來沉浸式觀看體驗。


6.新興業態不斷湧現,部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文化科技推動短視頻、網路文學、網路遊戲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並在全球實現了彎道超車。

2018年底,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達467.1億,同比增長744.7%。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新力量推動中國領銜世界短視頻發展。網路文學成為文化走出的主力軍,目前網路文學出海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WuxiaWorld、Gravity Tales、XianXiaDream、WuXiaLeague等中國網文英翻網站紛紛上線。移動遊戲出海表現亮眼,App Annie發佈的《2018年中國移動遊戲出海報告》顯示,2018國產手遊海外收入6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8億),同比增長49% ;2018年海外市場中國遊戲類應用的總下載量約32億次,同比增長39%。王者榮耀歐美版註冊用戶超過兩億,荒野行動在日本長期排第一。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