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睿友文學館主辦的資深媒體人「李福井70文學作品展」,定 於109年元旦下午二時在碧山睿友文學館舉行揭幕式,將由館長陳長慶主持,文化局局長許正芳列席指導,歡迎鄉親蒞臨參觀,現場並將提供100本作者最新力作「現代赤壁古寧頭」,贈送前100名猜對海報底字的來賓。展期從元旦開始至三月三十一止。
資深媒體人李福井這次展出的主題:「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行走」,這一句話概括了他從文青到如今70歲,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他用「我人生的青春時光,泅泳在台北的新聞大海之中;我人生的黃金歲月,貢獻給家鄉這塊土地。」作為他整個人生的註腳。
李福井70文學作品展,將展出日記、手稿、資料、照片及著作等。李福井早年服務於正氣中華報,後來到台北的中國時報,2006年臨老返鄉,工作之餘從事田野調查、口述歷史採寫,足跡橫跨兩岸三地,採訪的人超過三百個。
這次的展覽依不同時期,以六個主題呈現:
第一、青澀時期,高中時開始寫日記,他形容一手拿著七九步槍,一手拿著筆桿,想要破繭而出。他18歲的日記這樣寫著:「世界上哪一個作家,不是由寫練出來的,尤其,像我這樣自負的人,為了目標,上刀山,下油鍋,也樂意接受。」儼然是一個年少輕狂的文青。
第二、大學時期,那時大學的錄取率只有13%,金門人能考上大學尤其不容易,千里迢迢漂洋過海到台灣讀書,交通不方便,經濟壓力很大,只能埋首圖書館苦讀。這一段時期的日記,敘述了他學思的過程。
第三、學成返鄉,首先編正氣中華報軍聞版,後來編副刊寫方塊,先後寫「浯江夜話」、「聽濤隨筆」、「台北夜未眠」。當時寫過《假使搭飛機像坐汽車》、《千金之妻》、《上帝的囚徒》,皆屬剃刀邊緣之作,如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
第四、遠遊台北,這時在中國時報工作,後來到馬祖當兵,外調馬祖日報編報紙寫社論,退伍時獲馬防部秘書長頒贈「馬報椽筆」獎盃。1999年出版《古寧頭戰紀》與《古寧頭歲月》,在立法院舉行新書首發會,為將來的戰史寫作跨出第一步。
第五、鮭魚回流,台北退休之後又返鄉服務,這時有兩個工作重點:首先在金門展開地毯式田野調查,後來深入大陸與台灣採寫,十年之間書寫超過百萬字,完成十幾本書籍;其次創立金門書院道藝學會,禮聘大師來金開講,提昇地方文化內涵與生活層次,開啟了生命的高度,被譽為浯島最美的人文風景。
第六、退休之後,返回第二故鄉台北,仍然選擇人煙稀少的地方,臨海而居,時常讀書寫作。回首來時路,一步一腳印。
這次文學展是由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睿友文學館主辦,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金門碧山‧東店社區發展協會協辦,展期從元旦開始至三月三十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