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波特:競爭優勢vs.社會議題(三)
來源 :遠見天下文化 | 記者 :哈佛商業評論 | 時間 :2020-06-30 | 446 瀏覽 : | 分享到:

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麥可.波特 Michael E. Porter ,馬克.克瑞默 Mark R. Kramer

方法2:價值鏈生產力再定義

企業的價值鏈必然影響眾多社會議題,同時也受這些議題影響。這些議題包括:自然資源及水的使用、健康與安全、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場所的平等待遇。社會問題可在企業的價值鏈中製造出經濟成本,創造共享價值的機會由此而生。即使企業不受任何規範,也無需繳納資源稅,許多所謂的外部效應,實際上仍會讓企業承受內部成本。產品過度包裝,以及排放溫室氣體,為此付出昂貴代價的不僅是環境,還有企業。例如,沃爾瑪藉由簡化商品包裝,以及重新規畫卡車行走路線,2009年減少車程一億哩,因此當年雖然賣出更多商品,相關費用卻減少兩億美元。此外,公司以新方式處置自家商店使用的塑膠,省下數百萬美元的垃圾掩埋費用。

新觀念比舊想法更強調:社會進步與價值鏈中的生產力是息息相關的(見表:「競爭優勢vs.社會議題」)。企業若能從共享價值的角度,發明新營運方式來處理社會議題,綜效會更強。但截至目前為止,極少公司能藉著改善健康、安全、環境績效、人才挽留及員工能力等方面,而充分提升生產力。

但情況的確正在改變。人們一度認為,減少汙染必然會加重商業成本,而企業是因為法規要求與賦稅考量,才會致力減少汙染。但現在有愈來愈多人認同以下的共識:環境績效的重大改善,往往可藉由應用更好的科技就能達到,不必耗費多少額外成本,甚至可透過改善資源利用、流程效率與品質,來節省整體成本。

在「競爭優勢vs.社會議題」表中顯示的每個領域,隨著人們更加理解生產力,並日益察覺只顧減少成本的短視做法是錯誤的(實際上,這類行動往往讓生產力降低或無法持續),新的營運方式正陸續浮現。以下,說明共享價值觀念改造價值鏈的一些重要方式,它們不只不是彼此獨立,還往往有相輔相成的效果。相關嘗試雖仍未有明確的結果,但未來幾年後,應會產生影響力。

改變1:能源消耗與物流

企業界正在檢視價值鏈各環節的能源消耗,包括生產過程、運輸、建築物、供應鏈、配銷通路,以及支援服務。早在碳排放問題成為全球焦點之前,由於能源價格飆漲,加上人們重新意識到有效使用能源造就的機會,就已觸發這場檢討。結果,企業界藉由應用更好的科技、回收利用、廢熱發電,以及許多其他方法,大幅提升能源效率,並創造了共享價值。

我們正逐漸認識到運輸的昂貴代價,這不僅是因為能源成本及碳排放問題,還因為運輸耗費時間,讓業務運作變得更複雜,增加庫存及管理成本。企業界正開始重新設計物流體系,以求縮短運輸距離、簡化流程,改善運輸路線等。這些措施都能產生共享價值。例如,英國零售商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的供應鏈改造計畫雄心勃勃,但一些措施非常簡單,像是停止採購運輸距離長達半個地球的商品,到2016會計年度,可替公司節省1.75億英鎊,並大幅減少碳排放。在檢討物流運作的過程中,企業對外包及營運地點的想法也會改變(我們稍後將談到這一點)。

改變2:資源使用

環保意識增強,加上科技進步,正促使企業革新水及原料的使用、產品包裝方式,並擴大資源回收與重複使用。這種機會適用於所有資源,而不只是環保人士指出的那些。科技進步促成資源的更有效利用,會滲透價值鏈每一環節,並擴及供應商及配銷通路。垃圾掩埋場的壽命將因此延長。

例如,可口可樂(Coca-Cola)已將公司的全球用水量,自2004年的基準降低9%,接近達成2012年前減量20%的一半目標。陶氏化學(Dow Chemical)推行節約措施,最大工廠的淡水使用量因此減少十億加侖:這個量夠讓近四萬名美國人使用一年,足足省下四百萬美元。印度的吉安灌溉(Jain Irrigation),是滴水灌溉系統的全球領導廠商,產品有助於節省灌溉用水,拜市場對省水技術的強勁需求所賜,近五年來,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1%。

改變3:採購

傳統經營方式要求企業將產品大宗商品化,並且在與供應商談判時,要發揮最大的議價能力,即使是向小企業或勉強維持生計的農民採購也不例外。近年來,企業迅速轉為向低薪資地區的供應商採購。

今天一些企業開始明白,遭邊緣化的供應商,無法維持高水準的生產力或品質,更遑論提升品質。藉由協助供應商取得投入要素、分享技術及提供融資,企業可改善供應商的品質與生產力,同時確保產量增加時供給無虞。改善生產力往往勝過壓低價格。隨著供應商日益壯大,環境影響通常會大幅減輕,而這將進一步提升它們的效率。共享價值由此而生。

雀巢咖啡品牌Nespresso,是彰顯這種新採購思維的好例子。這是雀巢成長速度最快的業務之一,自2000年以來,年成長率高達30%。Nespresso使用精密的濃縮咖啡機,以及單杯量的「鋁箔膠囊」,內裝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粉。這產品結合品質與便利性,擴大了優質咖啡的市場。

但獲得可靠的專用咖啡豆供給,是極為困難的事。咖啡種植者大多是非洲及拉丁美洲貧窮農村的小農,他們陷於低生產力、低品質、環境惡化限制產量的惡性循環中。為了處理這些問題,雀巢改造了採購模式。公司與咖啡農密切合作,就種植方式提供意見、為農民擔保銀行貸款,並協助他們取得咖啡苗、殺蟲劑,以及肥料等投入要素。雀巢在採購地建立設施,測量咖啡的品質,對優質咖啡豆支付較高的價格,來激勵咖啡農。每公頃的產量增加,加上咖啡豆的品質改善,種植者的收入因此成長。同時,雀巢穩定的咖啡豆供給顯著增加。共享價值由此而生。

雀巢的例子,其實內含更深遠的道理,那就是向有能力的本地供應商採購,好處很多。轉向其他地區和國家採購,會衍生交易成本,而且有許多效率不足的地方,可能會抵銷低薪資和投入成本的好處。有能力的本地供應商,可幫企業避開這類成本,還可縮短週期時間、增加彈性、提升學習速度,以及促進創新。在地採購不僅涉及本地企業,還包括全國性或國際企業的本地分支。企業若實行在地採購,供應商會日益強健,在獲利成長下可增聘人手,並支付更高的薪酬,而這一切,都可讓社區內的其他企業受惠,共享價值正是由此而生的。

改變4:配銷通路

企業正開始從共享價值的角度,重新檢視配銷通路。像是iTunesKindle,以及Google學術搜尋(Google Scholar,在網路上提供學術文獻)證明,有利可圖的新配銷模式,可大大減少紙和塑膠的使用。微型貸款則創造了一個向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符合成本效益的新模式。

在非傳統市場,新配銷模式的商機可能更大。例如,印度聯合利華(Hindustan Unilever)正在建立一個新的直接到家通路系統,由弱勢女性創業者經營,服務人口少於兩千人的印度鄉村。聯合利華提供微型貸款及培訓,如今有超過45,000名創業者,在印度15個邦,服務約十萬個鄉村。這個通路系統取名「夏緹專案」(Project Shakti),不僅讓弱勢婦女學到經營技能,家庭所得往往因此倍增,還將衛生用品帶進農村,有助於減少傳染病的流傳,當地社會因此雙重得益。

這個例子彰顯企業行銷能力對社會的影響:企業有開拓偏遠市場的獨特能力,為有需要的消費者,提供能改變生活的產品,進而使當地社會受惠。

現在,夏緹專案為印度聯合利華貢獻5%的總營收,並為公司開拓了農村市場,在媒體貧乏的地區建立品牌,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改變5:員工生產力

企業已開始不再將焦點放在壓低薪資、縮減福利、業務外移上。經營者逐漸認識到,為員工提供合理的薪資、安全與健康保障、培訓及升遷機會,對生產力是大有幫助的。例如,許多公司習慣性地致力壓低「昂貴的」員工健康保險成本,有些甚至完全取消這種福利。如今,許多龍頭企業已體認到,員工健康不佳,造成缺勤及生產力下滑的成本,比員工醫療福利的代價更高。想想嬌生的例子:透過協助員工戒菸(過去15年中,吸菸的員工減少三分之二)及推行許多其他員工保健計畫,在20022008年間,節省2.5億美元的醫療費用,每一元保健支出的報酬,高達2.71元。此外,嬌生也因員工較少缺勤及生產力提升而受益。如果工會也能更重視共享價值,這種對待員工的方式將能更快普及。

改變6:地點

企業界現在已認為地點不再重要,但這是一個迷思。他們認為地點不再重要是因為,物流成本是低廉的、資訊是快速流通的,以及市場是全球性的。因此,營運地點的成本愈低愈好。經營者已不再那麼關心公司所在的社區。

這種想法過度簡化,且如今正遭到質疑。人們會質疑這想法,一部分是因為能源及碳排放的成本上升,一部分是因為企業更清楚體會到,高度分散的生產體系會造成生產力損耗,以及稍早提到的遠距採購的隱藏成本。例如,沃爾瑪的食品部在採購農產品時,正逐漸轉向鄰近該公司貨倉的本地農場。公司發現,在地採購節省的運輸成本,加上少量補貨的彈性,可補償遠方工業化農場價格較低的好處。雀巢正建立離市場更近的較小型工廠,並更努力增加使用在地原料。

企業在開發中國家的布局考量,也正在改變。腰果大廠奧蘭國際(Olam International)以往習慣將腰果從非洲運到亞洲,由勤快熟練的亞洲工人加工。如今,奧蘭在坦尚尼亞、莫三比克、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建立加工廠,訓練當地工人,因此節省加工及運輸成本多達25%,而且,當然也大幅減少了碳排放。這麼做,也幫奧蘭鞏固與當地農民的合作關係。公司直接雇用當地17,000人(95%為女性),間接受雇的人數也差不多,而且這個轉變,就發生在就業機會極度稀少的農村地區。

這種趨勢極可能促使企業改造價值鏈,將部分業務活動遷到較接近總部的地方,並減少主要生產基地的數目。直到現在,許多公司仍認為,全球化意味著將生產流程遷移到勞工成本最低的地方,並改造供應鏈,追求即時的成本節約效果。但在現實中,最強的國際企業,往往是那些在重要社區有較深根基的公司。企業若能欣然接受這種有關營運地點的新觀念,將可創造出共享價值。

上述例子顯示,以共享價值的觀念再造價值鏈,可為企業帶來重要的創新機會,創造大多數企業錯過的新經濟價值。

方法3:促進地方群聚發展

沒有企業是完全獨立自足的。每家公司的成就,都會受到提供支援的公司,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影響。企業生產力及創新能力極受「群聚」(clusters)影響。所謂群聚,是指某領域的業者、相關企業、供應商、服務提供者和物流基礎設施,都集中在某一地區。矽谷的資訊科技業、肯亞的切花業、印度蘇拉特(Surat)的鑽石切割業,都是群聚的例子。

群聚並不都由企業組成,還包括像學術課程、產業組織,以及標準組織等機構。群聚也仰賴所在社區的各種公共資產,例如,學校與大學、乾淨的水、公平競爭法、品質標準,以及市場透明度。

成功且成長中的區域經濟體,都有引人注目的群聚,它們在促進生產力、創新及競爭力上,扮演關鍵的角色。如稍早所述,有能力的在地供應商能提升物流效率,讓合作更順暢。本地區若在培訓、運輸服務及相關產業方面,擁有較強的能力,也有助於提升生產力。相反地,如果欠缺支援群聚,生產力就會受損。

群聚的基本條件若有不足,也會讓企業承受內部成本。例如,低劣的正規教育,會讓企業承受員工生產力偏低、必須提供額外訓練的代價,而低劣的交通基礎設施,則會增加物流成本。性別或種族歧視,會削弱企業的人才庫。貧窮會限制商品的需求,並導致環境惡化、員工健康不佳,以及保全費用攀高。隨著企業與社區日漸疏離,儘管上述問題的代價日趨沉重,企業對解決這些問題的影響力卻衰減了。

企業建立群聚以改善生產力,同時處理群聚基本條件的缺陷或不足時,就能創造共享價值。例如像前面提到的,企業培養或吸引有能力的供應商,可產生許多採購方面的效益。管理思想幾乎從不曾集中探討群聚與地點的問題。許多經濟發展方案也忽略了群聚問題,它們只仰賴個別的改善措施,忽略關鍵的配套投資,結果以失敗收場。

無論在開發中還是已開發國家,建立群聚的關鍵,就是形成自由、透明的市場。市場效率不彰或遭到壟斷時,勞工會被剝削,供應商收取的價格不合理,價格也不透明,生產力在這樣的環境下會受損。建立公平自由的市場,通常需要許多伙伴的配合,若能辦到,企業將可獲得可靠的供給,而供應商則有改善品質與效率的動機,本地居民的收入及購買力可大幅提升。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由此而生。

公司在自家的主要營運地點建立群聚時,公司的成就便愈能帶動社區的繁榮,反之亦然。企業的成長對社區繁榮有加乘的效果,因為公司接著會需要支援服務,因此在相關產業創造出工作機會,同時促使新企業誕生,而對輔助服務的需求也將增加。一家公司致力改善群聚的基本條件,可嘉惠其他業者及當地經濟。例如,一家公司的人才培養計畫,可讓市場上有技術的勞工增加,讓許多其他業者受益。

雀巢也致力為Nespresso建立群聚,大幅增強了公司新採購方式的效果。公司著手在每個咖啡產區建立農業、技術、財務和物流企業,培養當地的相關實力,以進一步支持高效率及高品質的在地生產。雀巢帶頭幫農民取得咖啡苗、肥料,以及灌溉設備等必要的投入要素;強化地區農業合作社,協助它們融資,購買生產優質咖啡豆所需的共用濕磨機;並支持一個為所有農民提供種植技術建議的計畫。雀巢並和知名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合作,教授農民較能持續的種植方式,提升產量的可靠性。在這個過程中,雀巢改善了生產力。

Yara是一個企業致力改善群聚基本條件的好例子。Yara是全球最大的礦物肥料廠商,它發現,非洲許多地區因物流基礎設施不足,農民難以有效率地取得肥料,以及其他必要的農業投入要素,收成也很難有效率地運往市場。Yara正在處理這個問題,辦法是投資六千萬美元進行港口及道路改善計畫,希望能在莫三比克及坦尚尼亞創造出「農業成長通道」。Yara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動這項計畫,並獲得挪威政府的支持。光是在莫三比克,農業成長通道預計將讓超過二十萬名小農受惠,創造35萬個職位。這項計畫將有助Yara開拓市場,但成果將支持整個農業群聚,產生巨大的加乘效果。

建立群聚不僅能為新興經濟體創造巨大效益,對先進國家也一樣。北卡羅萊納州的研究三角區(Research Triangle)就是個重要例子,彰顯了政府與民間的合作,如何透過發展資訊科技與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群聚,創造出共享價值。當地政府與民間部門的持續投資,讓該地區獲益匪淺,就業、所得與企業業績都大幅成長,而且在這次經濟衰退中,表現優於大多數地區。

為了支持所在社區發展群聚,企業必須找出物流、供應商、通路、培訓、市場組織,以及教育機構等領域的不足。接下來,是聚焦在那些對公司生產力與成長構成最大障礙的問題,並分辨清楚,公司在哪些地方可直接發揮影響力,哪些地方與各界合作更符合成本效益。公司創造共享價值的最好機會,就在這裡。企業排除群聚中的弱點以促進成長,其效果遠比強調社區的企業社會責任方案好得多;後者的效果通常非常有限,因為它們處理太多問題,並未將焦點放在價值上。

但雀巢、Yara,以及研究三角區的例子顯示,如果想改善一個地區的基礎設施或體制條件,往往需要多方的集體行動。企業應設法尋找合作伙伴,以便有人分擔成本、提供支援,並貢獻必要的技能。最成功的群聚發展計畫,是由民間部門、產業組織、政府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協調合作的計畫。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