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站在湄潭永興鎮中國茶海(也叫萬畝茶海)頂坡時,那一種心曠神怡,有如站在臺灣墾丁鵝鑾鼻燈塔前,遙看著一望無際的三海匯流,難以掩飾心中的舒坦,恍如置身於波瀾壯闊中,在瞬間的震撼後,那顆喜歡海的心靈開始柔軟了。
靜靜地站立著,不分東南西北地全景掃描眼前的這片綠色的茶海,條條茶葉,如大風吹動般,綠色波浪由近而遠,而又由遠而近,眼睛似乎漸漸恍惚看不過來了。腦海裡漸漸浮現日本北海道七彩斑爛的花海,壯觀之場面如同一般。

《伍、產業篇》
二、夢遊中國茶海
當站在湄潭永興鎮中國茶海(也叫萬畝茶海)頂坡時,
那一種心曠神怡,有如站在臺灣墾丁鵝鑾鼻燈塔前,難以掩飾心中的舒坦,
遙看著一望無際如三海匯流,恍如置身於波瀾壯闊中,
在瞬間的震撼後,那顆喜歡海的心靈開始柔軟了。
靜靜地站立著,不分東南西北地全景掃描眼前的這片綠色的茶海,
條條茶葉,如大風吹動般,綠色波浪由近而遠,而又由遠而近,
眼睛似乎漸漸恍惚看不過來了。
腦海裡漸漸浮現日本北海道七彩斑爛的花海,壯觀之場面如同一般。
日本花海的七星樹下的情侶定情之地,也是形塑冬季滑雪勝地之處,
帶動一年四季無休的600萬觀光旅遊人次。
而看完花海就會直接到北海道熏衣草花園,占地估計在200畝,狀似紫色的土茶海。
最特別的是旁邊的遊客中心,
一站一站式的小展館,如原生草玻璃小屋,
由其是紀念品展館,裡面陳列了所有熏衣草的加工品,琳琅滿目。
當時心想,這些加工品是怎麼製作的?
突然靈機一動,在好奇心驅使下,開始找工作坊。
僥倖的是看見僅有一條路上掛著"遊客止步"的標語牌及柵欄,
心想,朋友說我長得像日本人,穿著也是樸素,
所幸將旅遊手冊一卷夾在腋下,兩手往後一握,大搖大擺的走進去。
獨自一人進入後不由得心中鼓起敬佩,映入眼簾是乾淨的柏油路面如雨後般潔淨;
一排排獨立開放且舒適的原木工作坊;
工人們打著鼓風機沒有飄到空氣中;
每個人男女一致的頭戴著黃花巾、穿著紫色工作服牛仔褲及藍色工作鞋,
連身上的圍兜兜是一樣的,煞是好看。
或是看得太專注,有個男員工推著手工車一直看著我,
我朝他禮貌性點點頭,他亦回禮,
順著尾端離開只有我一個人的柏油路面,
這個畫面終身難忘,不由得敬佩起“富田農場”的創辦人。
回神轉到“萬畝茶海”,到郊外的茶海,
第一個印象是沿途沒有黃土彌漫與沒有停車場,
停車後才看清整個如花海的茶海景象,
這點是中國茶海比日本花海更為“清與靜”的特點。
但永興茶海正在規畫當中,我試圖察看附近有否突出物,
所見之物僅沿線舊電線杆與老農舍,
看著不協調的水泥建築物,掛著灰暗的"萬畝茶海"廣告,
心裡想著這樣怎搞,與其先說沒有準備好,免得失望而歸。
望向遠處,看著獨立的老農舍,一個區塊有著一處,這倒是個特點。
心想,一個人置身於茫茫的茶海裡,顯得有些孤單,
或許只要一個景點,可以製造出另外的故事來。
記憶中,舊茶科所裡有著50年代所遺留下來的木制制茶機,這會是最好的文化旅遊商品。
如果,一個團隊引領一大幫人,雀躍著湧入這個茶海,投入對未來的希望;
想到這裡,內心充滿著溫暖與希望離開,
衷心期盼著永興茶海擁有中國最好的夢幻康養旅居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