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壺”位在火焰山的北面,就像一個巨大的泡茶磁場緊緊地吸引著,環視三面河源源不停的流竄著,筆者一次次沉醉在溯古探源的文化長廊中,享受這難得的大茶道大祈福。
站立在面積達128平米,由著名書法家于虹先生書寫“天下第一福”文化牆前,猶感“聞茶道、澤福田”之異曲。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在湄潭的老百姓心中,總深藏著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期盼“福氣”的運勢到來。一個“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包含著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貳、文化篇》
四、記湄潭茶聖地之四步,提壺火焰走道祈福
“天下第一壺”位在火焰山的北面,就像一個巨大的泡茶磁場緊緊地吸引著,
而環視三面河源源不停的流竄著,筆者一次次沉醉在溯古探源的文化長廊中,
享受這難得的大茶道大祈福。
站立在面積達128平米,由著名書法家于虹先生書寫“天下第一福”文化牆前,
猶感“聞茶道、澤福田”之異曲。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在湄潭的老百姓心中,
總深藏著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期盼“福氣”的運勢到來。
一個“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包含著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偌大的“天下第一壺”文化園區還真不知道從何看起?
幸虧在左角落看見全區文化地圖,數著前方天下第一壺賦文,
邁步拾階而上穿梭于狹長的文化古道石壁,分別雕刻了名家書寫的:
禪茶一味、雅、真、怡、寂、愛、和、緣、靜、敬、清字。
尤以運茶古道雕塑群及各種奇石。
其中,火焰山北面的三條古道,分別命名為茶馬古道、茶鹽古道、茶詩故道,
讓我領略茶文化在歷史的變遷。

經過湄江賦、百福百祿百壽百喜的運勢刻章,
讚歎之餘觀賞中竟已經走到三樓,以致二樓招待所與娛樂城區只能匆匆看一眼,大有遺憾錯身而過之意。
停足在大“道”字前,回憶怎能忘記在茶科所仰望的火焰山;
青瓦湄水潭所仰望的茶壺嘴;
打鼓坡茶山前的喝著天茶的情境;
幻化著神仙般“隔江挹翠”聞香而品茶著。
喝茶之所以清、香、甘在於水之清、葉之香、潤之甘。
若文化長廊洗滌著觀賞心靈、
若茶馬古道聞卻飄著香、
若茶詩故道以為抱著茶杯咕嚕咕嚕的回甘,
大有“看壺不是壺、看壺又是壺”之道。
探尋“天下第一茶道”的步伐,虔誠地雙手合十,步履輕盈靠向石欄,生怕驚擾到茶神仙喝天茶之境。
轉身聽見微弱的敲鑼打鼓聲音,
循著節奏望去看見一廣場上,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
手上似乎拿著竹竿,圍著圈圈轉著齊唱著歌聲,
似乎在迎歡與祝福著湄潭茶道於天地之間。
驅車離開時,穿梭在下坡道,兩旁不絕於目的山坡亭子與蔥郁觀景台,
裹露在風中黃土緊緊貼在峭壁上,往身後飛奔逝去。
出了“天下第一壺”文化園區大門牌坊,耳際油然聽到有股輕聲,“歡迎下次再來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