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象山“打鼓坡”茶山路。山不高,卻渾然有力,植被蒼茂,沿途青綠枝葉搖,就是看著兩邊的花樹,彷佛貼到臉頰般包裹著整個腦袋,曳著似乎在歡迎著遠到的客人。忽高忽低,狀粗轉眼或細而目不暇給,湄潭縣城輪廓在眼波中逐漸擴大。順著樹枝指向遠方,連襟的櫻花樹有若青龍畫鱗般裸露在一片片茶海中,抬頭一望只見高聳山頭青木直立天空,好一個盤山交臥的青龍!
到達山頂一下車,愣著腦,左邊空中怎會有一個大拱橋,難不成為了青龍頂著加冠,或是怕青龍飛了套著鎖鏈;往右面一瞧,怎有一排排的石階往上延展,似乎是龍首下額條腹狀;走向拱橋般石階一抬腳,恍然大悟,這是個湄潭的露天大舞臺。瞭解了當地人生活的處之不易,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們將舞臺搭到山頂,意味著湄潭人身上一種質樸的情懷,抱持著感恩的心,以熱情洋溢的湄潭人表演的藝術天份,一路向善而趨於天。
《貳、文化篇》
二、記湄潭茶聖地之二步,攀青龍登打鼓坡茶趣行
今早踏上象山“打鼓坡”茶山路。
山不高,卻渾然有力,植被蒼茂,沿途青綠枝葉搖,
就是看著兩邊的花樹,彷佛貼到臉頰般包裹著整個腦袋,曳著似乎在歡迎著遠到的客人。
忽高忽低,狀粗轉眼或細而目不暇給,湄潭縣城輪廓在眼波中逐漸擴大。
順著樹枝指向遠方,連襟的櫻花樹有若青龍畫鱗般裸露在一片片茶海中,
抬頭一望只見高聳山頭青木直立天空,好一個盤山交臥的青龍!
到達山頂一下車,愣著腦,
左邊空中怎會有一個大拱橋,難不成為了青龍頂著加冠,或是怕青龍飛了套著鎖鏈;
往右面一瞧,怎有一排排的石階往上延展,似乎是龍首下額條腹狀;
走向拱橋般石階一抬腳,恍然大悟,這是個湄潭的露天大舞臺。
瞭解了當地人生活的處之不易,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們將舞臺搭到山頂,
意味著湄潭人身上一種質樸的情懷,
抱持著感恩的心,以熱情洋溢的湄潭人表演的藝術天份,一路向善而趨於天。
回程,扶著山際檔板矮牆,眼光貪婪著打量湄潭久享盛名彎如眉的湄江河,
從畫面右上角滑動著消失在前方“天下第一壺”口處,
見到在大茶杯如沿溢出般流動,猶在桌面上畫出一個大彎鉤,由東往西離開桌面。
猶溢水蘸著下腳由大蘆、廟塘、天鵝池自西向東而來的湄水河,
與寬闊的湄江河在茶科所前處的“湄水橋”交匯,
形成了令人拍手稱奇的“二水顛倒流”的奇觀。
此處河水清澈底如鏡,皎月映照,煞是清幽,這就是浙大西遷學者稱謂“寒潭映月”。
這時眼光餘波瞄向中央實驗舊茶場的張天福老先生在50年代栽植第一代的茶樹園,
就想著這裡的茶窯,夠不夠倒入火焰山頂著“天下第一壺”,
頓時喉頭感到一股如回甘般清香,也會因為巨大的畫面而陷入“天茶圖景”的期盼。
也許,這種冥想喝法在我們看來很低微,
但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學習那種飽足與愉悅,
讓簡單的生活豐富起來。
想到這些,再抬眼看看山腰上的幾方土茶樹,心中已然有了幾分親切之意,不覺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