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燒制青瓷肇始於三國兩晉,興起於北宋,在南宋到元達到鼎盛,明代末期開始衰落,新中國使它再次得以重生,其生產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我國制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窯系,窯址位於浙江西南部(今龍泉市)。
西元1127年,南宋高宗皇帝趙構輾轉八年、定都臨安(今杭州)後,為滿足宮廷用瓷需要,在浙江龍泉大窯、溪口設立窯場,專門燒制宮廷用瓷,史為龍泉官窯。此時的南宋可謂龍泉官窯的黃金時期,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由於北方制瓷技術的傳入,龍泉官窯結合南藝北技,登上了青瓷的頂峰,為中國奠下了制瓷王國的美名。
龍泉市官窯瓷業有限公司
龍泉燒制青瓷肇始於三國兩晉,興起於北宋,在南宋到元達到鼎盛,明代末期開始衰落,新中國使它再次得以重生,其生產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我國制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窯系,窯址位於浙江西南部(今龍泉市)。
西元1127年,南宋高宗皇帝趙構輾轉八年、定都臨安(今杭州)後,為滿足宮廷用瓷需要,在浙江龍泉大窯、溪口設立窯場,專門燒制宮廷用瓷,史為龍泉官窯。此時的南宋可謂龍泉官窯的黃金時期,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由於北方制瓷技術的傳入,龍泉官窯結合南藝北技,登上了青瓷的頂峰,為中國奠下了制瓷王國的美名。
一千多年以來,被舉世認為是藝術性最高的時代。這一時期,龍泉官窯分為兩大類:其一胎黑質堅、面顯紋片、紫口鐵足、古樸高雅、釉色有粉青、灰青、翠青和月白等;其二胎白質厚、釉面柔和、晶瑩滋潤、無瑕如玉、薄胎厚釉、尤以粉青和梅子青最為突出,為世所貴。
龍泉官窯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從采料、配方、成型,上釉到燒制需經八十余道工序方能完成,要求極高,出窯率十分低,又因舊時官制、所製品不得流入民間,“臣庶不得用”,故傳世很少,成為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被中外博物館珍藏。
由於歷史原因,到了明末清初,龍泉燒制青瓷的窯場所剩無幾,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燦爛的龍泉官窯青瓷之花至此湮沒。建國以後,在中央政府恢復中國名窯的號召下,各路專家對龍泉官窯進行了全面的考古挖掘和研究開發,使原始工藝得以完整地恢復。
現代的“龍泉官窯”繼承了古代官窯製品的傳統,工藝上嚴格要求、規範操作,並在每件成品底部打上“官”字印記,對待瑕疵品一律銷毀。憑藉著千年豐厚底蘊的“龍泉官窯”,相繼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國家諸部、委、局等選為對外交流的文化禮品。在此同時“龍泉官窯”瓷器也倍受眾多海內外知名人士和文人墨客所青睞。
“龍泉官窯”之“官”更是國家商務部首批認證的“中華老字型大小”。 『“官”字乃龍泉市官窯瓷業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註冊號:107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