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一處燒麥館始建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是中國商務部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型大小”。隸屬於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相傳,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除夕,乾隆皇帝到通州微服私訪。回宮途經前門大街,腹中饑渴,此時所有商鋪都已打烊,惟王記酒鋪仍掌燈營業,乾隆便帶隨從進店用餐,因酒醇菜香,便龍心大悅。當聽掌櫃說此店還沒字型大小時,乾隆帝感慨道:“這個時候,京都只有你一家營業,就叫‘都一處’吧!”回宮後,乾隆御筆親書“都一處”,並派人精製成蝠頭匾,由太監送到店裡。天子臨駕,又賜牌匾,都一處便名聲大震,從此名人雅士、官府要員紛紛前來聚宴,生意日漸興隆。

北京前門都一處餐飲有限公司
都一處燒麥館始建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是中國商務部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型大小”。隸屬於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相傳,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除夕,乾隆皇帝到通州微服私訪。回宮途經前門大街,腹中饑渴,此時所有商鋪都已打烊,惟王記酒鋪仍掌燈營業,乾隆便帶隨從進店用餐,因酒醇菜香,便龍心大悅。當聽掌櫃說此店還沒字型大小時,乾隆帝感慨道:“這個時候,京都只有你一家營業,就叫‘都一處’吧!”回宮後,乾隆御筆親書“都一處”,並派人精製成蝠頭匾,由太監送到店裡。天子臨駕,又賜牌匾,都一處便名聲大震,從此名人雅士、官府要員紛紛前來聚宴,生意日漸興隆。
數百年來,都一處形成了精湛的燒麥製作工藝,從和麵到成熟共16道工序,尤其是走槌壓皮技藝獨到,用走槌壓出的皮呈24個花褶,代表24個節氣,缺一不可,制皮和包餡的過程,也極具藝術觀賞性。成形的燒麥外觀獨特,封口露餡不幹,猶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在近300年的經營中,都一處不僅因乾隆帝賜匾而馳名,更有技藝絕活“都一處燒麥”吸引著五洲四海的賓朋佳客,還曾東渡扶桑,在日本傳授。
近年來都一處也保持相對穩定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年營業額自2007年起不斷被刷新。在經營蒸蒸日上的同時,都一處更得到了社會行業及廣大消費者的認可,1989年“都一處燒麥”榮獲國家商務部餐飲最高獎項“金鼎獎”;2000年獲得“中華名小吃”認定;2008年“都一處燒麥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都一處被認定為北京市著名商標;2011年,獲得2011年度北京餐飲(正餐類)十大品牌入圍獎,2011年度北京100強餐飲門店入圍獎,都一處燒麥經專家認定為“京城特色佳餚”;2012年榮獲年度北京餐飲十大品牌。
都一處借助便宜坊集團品群優勢,在與周邊餐飲企業求同存異中發展。加之差異化經營與嚴格的成本管控相結合。豐富的企業文化內涵與企業不斷的資源供應,保證了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於廣闊的包容性。
目前,都一處品牌共有4家直營店,分別是都一處方莊店、都一處前門店、都一處永定門店和都一處弘彧店。為實現拓展品牌,促進增效,都一處新開連鎖加盟店2家,分別是都一處首地大峽谷店和都一處首都機場賓館店。
為了加快企業發展的步伐,都一處建立起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競爭需要的現代企業制度和以黨員為骨幹的店領導班子,並從市場行銷、感動服務、菜品毛利、人力資源、財務分析、物料消耗、基礎設施、點菜系統等多方面總結經驗,查缺補漏,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