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興居,“肝腸寸斷”的炒肝情結。天興居炒肝店,原名“會仙居”,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前門外鮮魚口開業,創始人劉永奎,經營酒菜,後添自製的醬肉和火燒。1900年,劉永奎之子劉寶忠兄弟三人開始經營“白水雜碎”,後來改良成“炒肝”,名噪於京城。
北京天興居炒肝店
天興居,“肝腸寸斷”的炒肝情結。天興居炒肝店,原名“會仙居”,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前門外鮮魚口開業,創始人劉永奎,經營酒菜,後添自製的醬肉和火燒。1900年,劉永奎之子劉寶忠兄弟三人開始經營“白水雜碎”,後來改良成“炒肝”,名噪於京城。
民國22年(1933年),洪瑞和沙玉福二人合夥在會仙居斜對面開設了天興居,專營炒肝。由於經營得當,天興居的炒肝品質和銷售量很快超過會仙居,原會仙居的老主顧也逐漸轉向天興居。 1956年公私合營時,會仙居與天興居合併,由原天興居掌櫃沙永福的後代沙德亮任經理,原會仙居做炒肝技術最好的老師傅司德印掌灶。首次設立了專門洗腸子的車間,由專人負責洗腸子。博采兩家優良的傳統製作方法,使北京炒肝這一特殊風味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如今,北京人吃炒肝仍首選天興居,因為這裡的炒肝始終保持了“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稠適度,吃蒜不見蒜”的特色。
1992年,天興居炒肝店被北京市商業委員會及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確認為“北京老字型大小”;1997年,在北京名點名菜鑒定展示會上,天興居炒肝榮獲“北京名小吃”稱號;同年,在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中,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2006年,被商務部首批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12年,入圍2011年度“北京100強餐飲門店”。
目前,天興居品牌擁有4家直營店,分別是天興居鮮魚口店、天興居玉蜓橋店、天興居瀛海店和天興居東四十條店。2007年,“天興居炒肝製作技藝”被列入崇文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