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北交所迎來開市!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再提升
來源 :新華社 | 記者 :記者姚均芳、劉慧、郭宇靖 | 時間 :2021-11-16 | 308 瀏覽 : |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北交所迎來開市!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再提升

  自9月2日設立的消息正式宣佈,經歷兩個多月緊鑼密鼓的籌備,北京證券交易所15日正式開市,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從藍圖變為現實。

  服務中小企業,支援創新發展,北交所的開市標誌著“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邁出關鍵一步,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再提升。




  重大戰略部署從藍圖變為現實

  從制度規則密集發佈,到技術系統加緊開發調試,從合格投資者數量翻一倍以上,到仲介服務機構持續增加……北交所開市準備工作蹄疾步穩。

  與此同時,新三板市場活力得到提升,一組上揚的市場資料記錄了這一進程——9月2日以來,截至11月12日,精選層日均成交額增長3.02倍。在精選層帶動下,新三板創新層和基礎層日均成交額分別增長2.84倍和23%。

  北交所的誕生,不僅在於增加一家證券交易所,其肩負的是資本市場改革重任,瞄準的是“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個戰略目標。

  目前,中小企業貢獻了我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創造了80%以上的新產品,然而獲得的直接融資卻遠遠不足,迫切需要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補足短板,支援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成長壯大,激發創新潛力,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業內專家這樣評價北交所設立的必要性和意義:

  ——這是資本市場更好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擴大了資本市場服務的覆蓋面,使得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服務最有活力經濟成分的市場層次逐步健全。

  ——健全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服務體系,將切實改善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效率。




  首批81家上市公司亮相

  開市首日,81家首批上市公司集體亮相,體現了鮮明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徵。其中,占比87%的公司來自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北交所堅守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突出服務“更早、更小、更新”,在上市、發行、定價、交易、監管等制度上堅持自身特色,體現錯位發展。

  截至11月12日,擬轉為上市公司的精選層71家公司剔除極值影響後,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28.32億元、5.13億元,明顯低於滬深上市公司水準。比較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156億元、15.32億元,創業板註冊制下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93億元、20.79億元,滬深主機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營收分別為234.79億元、164.73億元。

  “整體看,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穩健、成長性較為突出,大部分屬於行業細分領域的排頭兵。”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諸海濱說。


  與滬深交易所不同,北交所堅持“層層遞進”的市場邏輯,上市公司來源於新三板創新層。

  “這正是北交所保證上市公司品質的一個特有制度安排。”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說,凡是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都已經在新三板場外市場掛牌並運行至少一年,是在規範培育基礎之上再進入北交所場內市場交易。

  作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儲備庫”,新三板掛牌企業已超過7000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達9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700家。

  “北交所的上市來源儲備極具潛力,但創新型中小企業風險高、競爭難,投資者應以更專業、謹慎的態度看待。”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說。

  特色是北交所建設發展的生命線。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北交所上市條件的市值和財務標準總體低於其他交易所板塊,同時,北交所還豐富創新成長性、研發能力等多元評價維度,提高審核註冊包容度。這些都充分體現精准包容的理念。

  交易、監管制度同樣體現差異化。以股票漲跌幅為例,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自次日起漲跌幅限制為30%,從而契合中小企業股票估值差異大的特徵,提升價格發現效率。

  “投資者應儘快瞭解和掌握北交所相關制度,確保‘看清楚’,在北交所形成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投資文化,科學理性作出決策。”諸海濱說。




  堅守定位打造“主陣地”

  隨著北交所的開市,“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邁出了關鍵一步。這既是北交所的職責使命,也是市場的期盼所在。“北交所設立以來,社會對資本市場如何服務中小企業關注度大幅提高。”楊成長說。

  打造“主陣地”,北交所是關鍵,但“主陣地”不應僅僅是北交所。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整個新三板市場都應該是“主陣地”的組成部分。其中,北交所是“龍頭”,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是基礎。未來,既要發揮好北交所“龍頭”撬動和“反哺”作用,又要不斷做活做強創新層和基礎層。同時,還要加強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互聯互通。

  當前,創造有利於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至關重要。北交所在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上市標準,並同步試點註冊制,拓寬了註冊制的現實邊界和便利程度,讓更多中小企業看到了上市的可能性和機會,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應該看到,順利開市只是第一步,北交所探索之路剛剛起步。在市場建設中,亟待各方提高適應性和包容性,為北交所行穩致遠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北交所是場內場外高度連接的市場,要求證券公司真正服務中小微企業,發現好苗子,逐步把其培養成上市公司。”楊成長說。

  同時,需要培植有別於滬深交易所、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風險特徵相匹配的投資者群體,引導形成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投資文化。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交易所建設發展須遵循客觀規律,市場功能的充分發揮和市場認可度的提升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市場各方應理性客觀看待北交所建設發展情況,對可能出現的階段性問題予以包容和理解,共同呵護市場發展壯大。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