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6日發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63%,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更突破3%、升至3.31%,是近3年最大漲幅。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110年10月6日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6日電)通貨膨脹陰影遲未散去,主計總處今天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63%,持續突破2%,且創下逾8年半最大漲幅,主計總處坦言,國際能源價格蠢蠢欲動,將增添輸入型通膨的壓力。
9月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3.31% 創3年最大漲幅
主計總處統計,9月CPI年增率達2.63%,寫下民國102年3月以來新高紀錄,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也達1.74%,為107年3月以來、逾3年半新高。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解釋,9月CPI漲幅創下波段新高有3大原因,一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帶動油料費、機票價格走高,去年低基期因素仍在,也使得漲幅較大;其次,受到6到8月接連豪雨影響,蔬菜、水果價格漲幅較顯著;三是今年與去年的中秋節月份不同,基期因素墊高漲幅。
曹志弘分析,只要天候回穩,蔬果價格下滑,CPI漲幅便會跟著縮小;此外,去年中秋節落在10月,基期較高,也會抑制今年10月的CPI年增率,「10月(CPI漲幅)絕對會低於9月」。
今年以來,CPI屢次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9月又再創波段新高,曹志弘認為,近期CPI漲幅擴大是受到基期、天候等因素影響,目前國內沒有通貨膨脹的狀況,但不可否認,最近國際能源價格漲幅比較大,通膨壓力「當然有比較大一點」。
曹志弘進一步指出,台灣面臨的通膨壓力會是「輸入型通膨」;也就是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
觀察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9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為11.96%,續處高檔,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更達19.95%,漲幅逼近2成,維持在近10年以來的高位。
曹志弘說明,在碳中和及減碳議題之下,由煤轉氣的趨勢持續,天然氣需求增加、庫存下降,歐洲天然氣價格應聲大漲,並帶動煤價飆高,原油價格也蠢蠢欲動。
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將導致台灣進口價格上漲,帶來「輸入型通膨」的隱憂,不過曹志弘認為,台灣政府把關水、電、天然氣、桶裝瓦斯等公共費率,也設有凍漲、緩漲機制,穩定物價措施可讓物價漲幅趨緩。
另一方面,曹志弘指出,原物料只是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廠商還要考慮商品的市場競爭力,是否調漲零售價格還不一定,主計總處也會密切留意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以及國內物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