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2023中國大陸經濟的挑戰與突圍
來源 :經濟日報 | 記者 :責任編輯 | 時間 :2023-01-22 | 142 瀏覽 : | 分享到:

2023年1月12日經濟日報社論,正由於近幾個月中國放鬆「清零」政策後的現象與效應,IMF開始對中國經濟成長轉為保守與負面,作出了中國經濟將出現40年來首次低於全球水準的判斷。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在新年伊始接受訪問時表示,作為世界引擎之一的中國,去(2022)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是40年來首次跌落或低於全球水準;不僅如此,今年全球經濟發展將比去年更困難,因為美國、中國、歐盟及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活動都將同時放緩。

2022年10月,IMF曾下調2023全球經濟前景,原因包括:俄烏戰爭、通膨壓力和各國央行推出的高利率措施。與此同時,中國則逐步鬆綁「清零」政策,邁向「與病毒共存」的重啟之路,但新冠確診病例在短時間內激增,導致中國消費者充滿警惕,即使嚴格的封控措施已遭解除,經濟活動及勞動力市場卻未見顯著提高。

正由於近幾個月中國放鬆「清零」政策後的現象與效應,IMF開始對中國經濟成長轉為保守與負面,作出了中國經濟將出現40年來首次低於全球水準的判斷。據此,喬治艾娃釋出最新資訊:1月稍晚,IMF將在瑞士舉行世界經濟論壇時公佈最新經濟預測,屆時,中國和全球經濟前景可能將再次下調。

IMF對中國經濟,在三個月前還預估2023年將加速成長4.4%,如今卻從正向轉為負向,如此巨大調整,主要依據自然與中國抗疫政策調整後對經濟活動的效應有關。但對於2023這新的一年的中國經濟,能否僅從抗疫政策及其效應這麼單一的角度作出預判,我們有所保留,並願提出以下看法。

首先,日前舉行的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現為中國社科院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建議中國政策當局應適當提高通膨容忍度,以助力經濟反彈。張斌進一步指出,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粗略估算,如果要維持產出並控制產出缺口,那麼全年需要最低5.5%經濟增速;如果要實現2035目標,需要6.4%的經濟增速;如果要實現充分就業,則需要6.8%的經濟增速。2023年的經濟工作應該朝著6%以上的經濟增速目標努力。

張斌的分析論點與建議,顯然跟IMF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觀察與研判大相逕庭,我們更傾向於認同前者而非後者,主要有三點理由:

一,誠如IMF所言,2022年的中國經濟成長極可能是40年來首次低於全球平均水準,這當然與堅持「清零」政策有關。如今中國正快速鬆綁該政策,在鬆綁初期雖可能出現如IMF所見之因新冠確診病例激增,導致消費者充滿警惕對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但應屬短期現象,不僅如此,過去兩、三年,因「清零」政策對生產活動造成的窒息效應將因鬆綁而獲得充分解放,因此在2022年的極度低成長的基礎上,2023年的成長出現強烈反彈是合理的判斷。

二,更重要的是成長的動力來源。在美國針對中國的強大遏制戰略下,中國提出內外雙循環戰略,但其實更多地是著重於內需。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RCEP的開始運作,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及金磚國家組織的擴員,特別是中國與中東國家經貿關係的強化,內需、外需聯動的形勢正在出現,這無疑將大幅扭轉近年來中國在外需上的不利局面。

三,再就內需而言,中國無論在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上都存在著巨大空間。比如貨幣政策如張斌所言,只要適度提高通膨容忍度,即有相當寬鬆餘地,此形勢比之美、歐有利太多;至於財政政策,配合「共同富裕」施政,亦將充分調動起巨大的內需潛力。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今年3月中國大陸的兩會有很大機率提出明顯擴張的財政政策,與相對積極的貨幣政策,這對中國、對地區,乃至對全球經濟無疑都將是正面的訊息。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