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分析:中國生產成長停滯 恐面臨通貨緊縮危機
來源 :中央社 | 記者 :曹宇帆/唐佩君 | 時間 :2024-02-23 | 147 瀏覽 : | 分享到:

    中央社2023年7月12日臺北訊,美國之音(VOA)11日報導,正當西方國家致力於打消通膨之際,中國卻陷入需求不振而面臨通貨緊縮的危機,凸顯中國未來恐將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


    報導說,北京當局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消費者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沒上漲,排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通貨膨脹率僅0.4%,低得相當驚人。


    與此同時,衡量製造商產品售價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去年同期相比驟降5.4%,這是中國將落入通貨緊縮的徵兆,似乎因需求不振所致,這對中國製造商來說是個壞消息。


    雖然商品價格降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是好事,但價格普遍下跌實際上則不盡然,因為當整體經濟價格開始走跌,極低的通膨或通縮恐將嚴重阻礙經濟成長。


    布朗德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國際貿易與金融學教授謝千里(Gary Jefferson)表示:「通貨緊縮是經濟疲軟和缺乏信心的訊號,這通常是由商品和服務需求低迷引起的,並可能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這位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指出,一旦民眾發覺價格下跌,更有可能消費縮手,因為極有可能下週或下個月,還能以更低的價格買車或買房,以致往往會抑制當前的支出。


    對中國來說,更棘手的情況在於,若通貨緊縮勢必借款人更難償還債務,因貨幣價值攀升導致固定貸款支付的成本更貴,何況當前許多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債台高築,收入又捉襟見肘,可預料他們的財務將更困難。


    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言人賀勤森(Ian Hutchinson)指出,經研究發現,目前光是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付息債務和應付帳款就超過人民幣(下同)59兆(約新台幣256兆),佔中國GDP約50%。


    他說,偏偏北京當局向來慣用由地方政府投資引導財政刺激,如今地方政府苦撐於維持財政的收支平衡,無法成為北京刺激經濟工具。


    即因如此,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教授白若文(Loren Brandt)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經濟前景黯淡和經濟疲軟的長期趨勢是一致的,主因就是生產率成長萎靡,造成中國經濟成長明顯趨緩。


    雖然謝千里預料,中國可能會尋求實施刺激需求的方案,但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或是選擇激勵個別家庭的支出,這可能會遭遇中國消費者信心低迷的現況,以致像是研究生教育等人力資本投資可能被認為不值得。


    不過若是中國持續苦於難擺脫低通膨和可能陷入通縮,謝千里說,如此也將波及美國與全世界,因通縮和需求減少將導致中國限縮從世界和其他地區的進口。

(編輯:曹宇帆/唐佩君)1120712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