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經驗回顧>>1995-2003年中國如何應對反傾銷
來源 :中國網學習時報 | 記者 :劉力 | 時間 :2024-02-23 | 137 瀏覽 : | 分享到:

《中國網學習時報》2004年3月25日發表。


反傾銷:世界性“困局”


    按照目前主流的國際貿易理論,傾銷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會對進口國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反傾銷本身是無可厚非。但是,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濫用反傾銷,即以反傾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為了規範世界各國的反傾銷行為,避免反傾銷的濫用,WTO制定有較為嚴密的《反傾銷協定》,被稱為“世界反傾銷法領域的一場革命”。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許多技術性問題,導致濫用反傾銷的現象經常發生。


    根據WTO的統計,1995-2003年,WTO成員的反傾銷立案累計達2416起。過去,實施反傾銷的國家基本上是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但現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後來居上,占WTO全部成員立案總數的60%以上。其中,印度反傾銷立案總數為379起,居世界第1位,比世界第2位的美國多52起,比第3位的歐盟多105起。此外,阿根廷和南非的反傾銷立案次數分別為180起和162起,居世界第4和第5位。從世界反傾銷的物件來說,中國居第一位,為356起;其他遭受國外反傾銷最多的經濟體依次分別為:韓國(182起)、美國(135起)等。


    在WTO成員採取的上述反傾銷行動中,有相當多的案例屬於反傾銷的濫用,從而引發嚴重的國際經濟摩擦。根據WTO的統計,截至2003年7月中旬,在WTO受理的313起爭端中,反傾銷領域的爭端名列前茅,數量高達41起,占全部爭端的13%。隨著世界反傾銷行動的日益頻繁以及由此引發的國際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各國便陷入了這樣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都在積極使用反傾銷,而另一方面又均深受反傾銷之害。


中國:深受其害


    在世界反傾銷行動中,中國首當其衝,成為最主要的反傾銷對象。根據WTO的統計,1995-2003年,中國遭受其他WTO成員反傾銷立案次數為356起,占WTO成員反傾銷總量的14.7%,其中2003年竟然高達21.4%;遭受最終反傾銷措施254起,占WTO成員反傾銷總量的16.8%,其中1997年竟然高達26.6%。而同期中國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則非常低,2003年也只有6.0%。這表明中國出口受到國外反傾銷損害的頻率大大高於一般國家,與其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非常不相稱。


    從發展態勢上看,過去中國出口遭遇的反傾銷摩擦很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外對中國採取的反傾銷行動次數持續增加,並呈愈演愈烈之勢。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上世紀80年代平均每年立案6.5起,1990年代前半期(1991-1995年)平均每年立案上升到31.8起,1990年代後半期(1996-2000年)平均每年立案數進一步上升到37.6起。進入21世紀以後,國外對華反傾銷更加頻繁,2001-2003年立案數分別高達55起、51起和47期。


    再從對中國實施反傾銷的主體來看,也呈現不斷蔓延之勢。過去中國遭受的反傾銷主要來自歐美發達國家,但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卻成為對華反傾銷的主體。


    根據WTO統計,1995-2003年,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反傾銷立案數量為226起,占中國所受反傾銷立案總量的63.5%。其中,印度居第1位,占中國遭受國外反傾銷總量的19.4%,明顯高於居第2、3位的美國(14.3%)和歐盟(12.1%)。其他對中國實施反傾銷較多的國家還有分別居第4-6位的阿根廷(10.7%)、土耳其(6.2%)和南非(5.1%)等國。


    國外如此嚴重的反傾銷給中國出口和整個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很大的損害。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1992-2001年,反傾銷涉及中國出口53億美元。其中2001年涉及出口12.5億美元,占當年中國一般貿易出口的1%。2002年涉及的金額有所下降,但2003年又增加到18.75億美元,占當年中國一般貿易出口的比重超過了1%。綜合考慮反傾銷的延續效應等各種因素,反傾銷已危及中國一般貿易出口的5%—10%。


中國緣何深陷反傾銷


    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反傾銷的“重災區”,原因非常複雜。首先,中國在反傾銷中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招致國外對華反傾銷的氾濫。由於目前許多國家在實施反傾銷時不給予中國企業市場經濟的待遇,在確定中國出口產品的正常價值時,往往拒絕採用WTO規則所規定的較為科學合理的方法,而是採用所謂“第三國的替代價格”,即以與中國產品沒有任何關係的第三國的價格作為判定標準。


    “替代國制度”大大增強了國外對華反傾銷的隨意性和武斷性。尤其是進口國政府經常選擇有利於判定中國產品傾銷的第三國市場價格,這種先入為主的做法是極其不公平和不科學的,往往導致反傾銷的濫用。例如,1988年歐盟曾經選擇人力成本比中國高20倍的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中國彩電企業必然會被裁定為傾銷。


    固然,國外對華反傾銷的歧視性做法是中國深陷反傾銷“重圍”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長期以來,中國許多產品的出口秩序非常混亂,往往是某一企業開闢了某一國際市場,眾多企業便競相進入,惡性競爭,低價傾銷時有發生。例如,前幾年在國內售價100元左右的書包,出口到東歐市場後,由於惡性競爭,售價只有20元左右,屬於明顯的傾銷行為。又如,同樣是國內企業惡性競爭的原因,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21英寸彩電價格在短短的3年內就從199美元銳降至69美元。


    此外,國內企業和政府部門不積極應訴也是中國頻遭國外反傾銷的一個重要原因。到目前為止中國始終沒有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致使他國可以毫無顧忌地對華反傾銷。


應對反傾銷需要標本兼治


    面對日益頻繁的國外反傾銷,國內企業、行業協會和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分工和協作,建立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三位一體”的反傾銷應對機制。根據國際經驗,政府有關部門作為宏觀管理者,應該在如下方面強化職能:


    一是在企業和行業協會的配合下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儘量避免國外反傾銷;

    二是加強在具體反傾銷應訴過程中的協調和服務工作;

    三是積極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來應對國外不合理的反傾銷行為。


    對於企業來說,首先要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實行符合國際規範的財務制度,同時要避免傾銷出口;而一旦遭遇國外反傾銷立案,應該轉變觀念,積極應訴。


    行業協會作為本部門所有企業的合作組織,在預防和應訴國外反傾銷中處於核心和主導地位。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協調出口價格,避免傾銷出口;

    二是建立反傾銷預警系統,監控國外反傾銷動態;

    三是代表或協助本部門企業對外應訴。


    國內各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上述作用,首先需要按照市場經濟和開放經濟的要求對自身體制進行改革,真正成為能提供各種有效服務的行業合作組織。


    應該說,上述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三位一體”的應對機制對於預防和化解國外反傾銷可以起到很積極的作用。但是,要從根本上遏制國外對華反傾銷的蔓延勢頭,必須解決中國在反傾銷中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這一方面需要我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儘快建立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尤其是在避免政府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理順政府與國有企業的關係、實現生產要素及其價格市場化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我們通過各種雙邊和多邊談判,早日取得他國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