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2024-01-03
2023-12-31
2023-12-12
2023-12-12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09
2023-09-25
《南華報》2月24日高雄訊,中華民國資深記者協會團,由團長賴連金(理事長)、榮譽團長洪錫銘(創會理事長)、常務理事楊川欽(台灣新聞報)、蘇正國(南華報副社長)、張司右(世紀新聞撰述委員),周正堂(世紀新聞特派員)、曾重堯(南華報桃竹苗特派記者)等一行10人專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正好遇上星雲大師圓寂周年追思會,由負責禮賓的妙會法師等安排進入法會現場致敬。
參加追思會有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退位住持心定和尚、心培和尚及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等長老。貴賓有立法院長韓國瑜、吳伯雄及數百位來自國內外的佛光人及大師生前親近的居士們。
這此的專訪,由慧吉法師及導覽人員陪同參觀「莫高窖」和「地宮」等。記協的同仁們一致表示,星雲大師太了不起,把佛光山發展成世界級的宗教聖地及觀光勝地。
隨行筆記:與高雄佛光山《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第一次接觸的奇妙旅程
文/曾重堯
佛光山於1967年5月16日為釋星雲法師所創辦,現為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他爲北台灣的法鼓山、中台灣的中台山、東台灣的慈濟功德會)。據統計至2023年止,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設有300餘座別院或分院...
緣起
佛光山於1967年5月16日為釋星雲法師創辦,現為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他爲北台灣的法鼓山、中台灣的中台山、東台灣的慈濟功德會)。據統計至2023年止,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設有300餘座別院或分院。
24日凌晨3:30起床,6:30am來到台中與賴博士碰面,7:30am與中華民國資深記者協會團,由團長賴連金(理事長)、榮譽團長洪錫銘(創會理事長)、常務理事楊川欽(台灣新聞報)、周正堂 (世紀新聞特派員)、張司右(世紀新聞撰述委員)、曾重堯(南華報桃竹苗特派記者)、等一行10人專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於台中一起搭8人座休旅車前往高雄大樹區佛光山。
10:100am抵達佛光山,佛光山聯絡室蘇正國主任特別前來接待我們,後來才得知剛好適逢今日(農曆元宵節也正好是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追思會),所以今天是個很特別且會讓人懷念的日子,活在當下,讓生命每次奇妙的旅程~遇見更好的自己。
(圖一):位於成佛大道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佛光大佛,是亞洲最大的銅鑄坐佛,由星雲大師發起鑄造,共用一千八百多公噸銅鐵建造,費時一年半完成,地基加佛身共有一百零八公尺,相當於一般建築的三十六層樓,為亞洲著名地標之一
(圖二):2024/2/24於藏經樓舉行莊嚴隆重的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追思會
(圖三):2024/2/24於藏經樓與法師見面
因時間緊湊,蘇主任幫我們安排先參加於藏經樓舉行的短暫且莊嚴隆重的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追思會後,引導我們至會議室由妙會法師為我們介紹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的發展及推廣由來。
妙會法師提到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是人生需要的佛教。過去由於一些人的誤導,較注重山林與出世的形式。現在的佛教,則要從山林走入社會,從寺廟擴及家庭,把佛教落實人間,使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在精神上、心靈中、人際間都很和諧。」並提到星雲大師在世時指出,我們是在人間辦道、修行和開悟,在人間成就大乘菩薩的般若智慧。人間就是佛國、境土。並要大家「活在當下」。
佛教講「道無古今、悟在當下」。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圖四):妙會法師為我們介紹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的發展及推廣由來
今日有緣有機會藉妙會法師接觸星雲大師生前闡述《人間佛教》,是很殊勝的因緣。
簡短的會談後,妙會法師特別送給我們一本星雲大師著作的「人間佛教的發展」,並為我們唱了一首:《無相頌》by六祖大師: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圖五):《無相頌》by六祖大師
妙會法師把佛教甚深的微妙真理用很特別的方式給大伙特別的啟發。
並傳達星雲大師所留下的「人間佛教」〜讓大家能夠以佛教發展自己的人生。
(圖六):中華資深記者協會成員於會議室與玅會法師合影,由左至右:曾重堯(南華報桃竹苗特派記者)、常務理事楊川欽(台灣新聞報)、張司右(世紀新聞撰述委員)、周正堂 (世紀新聞特派員)、妙會法師、榮譽團長洪錫銘(創會理事長)、賴柏逸(團長賴連金的大公子)、團長賴連金(理事長)、佛光山聯絡室蘇正國主任(南華報副社長)
時間來到11:50am,在佛光山聯絡室蘇正國主任的安排下,我們來到位於禮敬大廳二樓的百味軒自助餐廳用中餐。
(圖七):「百味軒自助餐廳」位在禮敬大廳二樓,採自助餐式服務,菜色豐富,經濟實惠
用餐完後於13:30由專業解說人員(謝典來先生)引導我們參觀並解說此次《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的內容。
此次特展是百年來規模最大的敦煌石窟於高雄佛光山有機會呈現是經佛光山與甘肅省敦煌研究院文化交流的成果展現。
中國著名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石窟,歷史久遠、自漢代以來,橫跨多個朝代、規模宏偉,是佛教藝術的故鄉、佛教藝術的寶藏。
本次展出重現敦煌莫高窟石窟及古地宮文物等實體,其中包括經敦煌研究院3D打磨的「中心柱窟」,許多真跡及臨摹等珍貴文物。
此次特展分5大單元呈現:
(一) 絲路
漢武帝派張騫曾出使西域,建立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並溝通歐亞大陸、以絲綢貿易把中西商道連接起來。此絲路從長安出發(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為六朝古都),經河西走廊,出敦煌後通往西域,進入中亞、印度、西亞,至歐洲大陸的陸路交通道路被稱爲“絲綢之路”。此絲綢之路是貫通歐亞大陸的主要幹線、互通有無的商貿必經之路,也是文化開展的橋梁。它促進並擴大了古中國與絲綢之路上與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瞭解,對古東西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起了重大示範作用。
在這條漫長古道上,敦煌一直以來都是絲綢之路上古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鎮。有月牙泉、有雅丹地貌,有中國古長城經過的嘉裕關、玉門關蒼凉悠遠。在公元前後,印度的佛教沿著絲路上的阿富汗、中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全面傳到西域,接著傳進了中國,並持續向東擴散,最遠達朝鮮和日本。隨著佛教文化的發展和佛教文化的廣泛傳播,佛教藝術也在敦煌大放異彩。
(圖八):「古絲路路線圖」
(二) 千年建築-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中的最經典代表窟群。它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的東麓的斷崖上。坐西朝東,面向三危山。洞窟密佈在南北長約2公里的崖面上,高約40米至50米,岩質為礫石岩層,由積沙與卵石沉澱粘結而成,沙層疏鬆,不適於雕刻,石窟中以泥塑彩繪為主。
(圖九):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三) 地宮
此次展出敦煌莫高窟地宮的藝術,是在傳統漢晋藝術基礎上,融合外來藝術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佛教藝術,把建築、雕塑、壁畫三者融合為一的立體藝術,展現中國千餘年的社會生活記錄;它代表了公元4至14世紀中國佛教藝術的高度成就。
(圖十):佛龕及彩塑:莫高窟第45窟西壁 圖/敦煌研究院
(四)表現了當時的古代社會生活不同的生活素材,以及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
從敦煌石窟藝術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見(圖九)是當時的現實生活,諸如屋宅、樓榭等建築,家居飲宴、婚喪嫁娶、生兒育女、服飾等民俗,耕田、狩獵、紡織、釀酒、鍛鐵等生產場面、生產工具、步兵、騎兵的戎裝等。
(圖十一): 古代社會生活不同的生活素材,以及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
(五) 藏經洞的發現
於第17窟(現編號)中偶然發現“藏經洞”。藏經洞的發現是中國乃至世界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裡邊藏有從公元4世紀到公元14世紀各種歷史文本、絹畫、刺綉等文物5萬多件。是人類文化藝術史上永載史冊的大事。
(圖十二)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因篇幅過大,只取其一片斷圖示)
今日也在佛館目睹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以海上佛教地圖360度彷彿穿越時空回到古印度石窟,或周遊東亞諸國佛教遺址的親歷實境臨場感。此展全景裸視的沉浸式體驗也是佛教界另一創新的新媒體藝術。為佛教藝術的未來數位化典藏做了示範。
(圖十三):海線絲綢之路以海上佛教地圖360度呈現
莫高窟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面對這座世界文化藝術的寶藏,很幸運的此次在高雄佛光山與甘肅省敦煌研究院文化交流合作下有機會再次目睹這趟透過VR、3D建模科技所呈現的敦煌莫高窟文化,莫高窟融合了哲學、佛教文化、建築、雕塑、彩繪,每項領域都經過許多的考古及各專家研究,有些遠方,只有出走才會看到;有些感動,只有經歷才會懂得,來過了,真有不虛此行,經歷了一次很特別奇妙的旅程~
最後,中華資深記者協會隨行人員在佛館前的成佛大道上合影留念,為此行參觀留下難忘的回憶。
(圖十四):中華資深記者協會成員於佛館前的成佛大道合影,由左至右:張司右(世紀新聞撰述委員)、周正堂 (世紀新聞特派員)、曾重堯(南華報桃竹苗特派記者)、榮譽團長洪錫銘(創會理事長)、團長賴連金(理事長)、賴柏毅(團長賴連金的大公子)、常務理事楊川欽(台灣新聞報)
(圖十五):中華資深記者協會成員參與現場活動
(圖十六):中華資深記者協會團長賴連金(理事長)與現場人員合影
© 2021 優優一百智慧聯網平台開發授權
中華文旅資訊社 官網:www.youyou100.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