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市場範圍】解析中國大陸老齡化社會及政策焦點
來源 :台灣海基會兩岸經貿網 | 記者 :副研究員/溫芳宜 | 時間 :2024-08-16 | 54 瀏覽 : | 分享到:

圖/東方IC


    《台灣海基會兩岸經貿網》2023年7月3日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專題:「解析中國大陸老齡化社會及政策焦點」,中國大陸統計局於今(2023)年1月公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人口數已由2021年的14億1,260萬人下降至2022年的14億1,175萬人,為61年以來首次負成長。除了人口數量下降之外,中國大陸老齡化進程正加速進行,除引發人口紅利將盡的憂慮外,社會養老負擔也日趨沉重。本文將針對中國大陸人口老齡化趨勢進行探討,說明其可能面對的社會議題及近期政策焦點。

 

一、中國大陸人口結構變化趨勢


    中國大陸人口議題除了數量之外,人口結構變化因涉及勞動力供應,也備受關注。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大陸15-64歲之間的勞動人口比例,已在「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出現下滑,由2010年74.5%的高峰下降至2022年的68.2%;在此同時,65歲以上老齡人口比例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7%增加至2010年的8.9%,再增加至2022年的14.9%;0-14歲幼齡人口比例則由1994年的27%快速下降至2010的16.6%,而後大致維持在此一水準(圖1)。

 

圖1  中國大陸人口結構比例變化:1990-2022年 (資料來源:CEIC Data China。)

 

    國際機構長期對中國大陸人口變化趨勢進行研究,而預測中國大陸人口出現負成長的時間點,也不斷提前2019《世界人口展望》預期中國大陸人口數量將在2032年出現下滑,2022《世界人口展望》將人口負成長時程提前至2023年,至於今年初最新的統計數據,則顯示中國大陸實際發生人口負成長的時間點,較過往的國際預測結果都來得更早。

 

二、中國大陸老齡化社會的勞動供給及養老資金問題


    中國大陸人口老齡化趨勢可能造成的影響,首當其衝是勞動供應下滑問題。根據統計,中國大陸就業人數在2014年達到76,349萬人的高峰,而後在2022年下滑至73,351萬人;受疫情影響,就業人數下降情況在2021-2022年間更為嚴峻,一年約減少1,301萬人。顯見中國大陸對勞動力供應問題必須有所應對,方能在老齡化趨勢之下維持未來的經濟及產業發展。


    除了勞動力供應之外,老齡化社會衍生的養老負擔亦不容小覷。根據2022年中國大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及相關單位的說明,目前中國大陸民眾養老資金共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作為「保基本」的用途;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期能發揮「補充」作用;第三支柱則是民眾的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及商業養老保險。在前述三大支柱中,目前仍以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在中國大陸養老體系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就統計數據來看,2021年末中國大陸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0.287億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4.807億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則為5.480億人。此外,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離退休職員約占職工參保人數的27%;在城鄉居民基本保險中,領取養老金人數則將近參保人數的三成(表1)。未來隨著中國大陸老齡化趨勢加速發展,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勢必逐漸增加,對於養老保險的負擔也將逐漸加重。


    目前,中國大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仍有63,97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餘為52,574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則有11,396億元。然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仍須仰賴政府補助方能維持基金累積與運作,此外,不同地區的養老基金結餘情況亦相去甚遠。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2021年累計結餘最高者為廣東省,達到14,110.1億元,最低者則為黑龍江省的-372.3億元,呈現赤字狀態。推測老齡化程度高、人口外流情況嚴重的省份,目前已面臨較大的養老資金壓力,而隨著中國大陸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未來面臨養老金缺口的省份也將逐漸增加。

 

三、中國大陸老齡化社會之政策焦點


    面對日漸加速的老齡化趨勢,中國大陸提出應對的政策方向大致是由人口、就業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進行政策調整。


    首先,為解決人口數量及結構問題,中國大陸自「十二五」時期開始逐步放寬人口生育限制,包括2013年啟動的「單獨二孩政策」、2016年的「二孩政策」,以及2021年的「三孩政策」。然而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人口出生率在2013-2016年間雖然大致維持在13-14‰之間(2015年為11.99‰),但最終仍由2016年的13.57‰下滑至2022年的6.77‰,顯示近年來中國大陸人口政策的調整無法有效提高民眾生育意願。


    其次,則是在勞動供應方面強調必須由「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例如,「十四五」期間要求中國大陸勞動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必須由2020年的10.8年增加至2025年的11.3年,且設定為「約束性」指標。在此同時,亦針對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提出研議。繼2013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將「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之後,2021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文件以及2022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再次出現「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以及「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等內容,顯示中國大陸未來可能藉由延遲退休的方式,延緩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勞動及財政壓力。


    面對老齡化加速發展可能造成的社會保險資金缺口,中國大陸已於2018年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由中央政府透過轉移支付及中央調劑基金進行補助,惟各地區養老基金結餘差異仍大;2022年,中國大陸在前述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指出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餘將在地區之間調劑使用,以確保養老金發放無虞。


    除了養老基金可能的缺口問題之外,中國大陸近期亦針對醫療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於2021年發布《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部分省份並於今年陸續啟動改革。惟中國大陸政府雖然認為改革立意是為因應社會老齡化發展,希望改革後有利於門診費用報銷,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的問題,然而由於此一改革亦涉及單位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調整,造成民眾(特別是老年人)認為個人帳戶權益受損,因而在武漢、大連等城市出現退休人士的抗議活動。

 

四、結語


    面對中國大陸老齡化社會發展,勞動供應是臺商必須優先思考的問題,如何進行產業轉型,適應中國大陸逐漸由「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的變化,是臺商應該思考的議題。此外,中國大陸老齡化趨勢可能帶來的市場機會,也是臺商應觀察的重點。例如,目前中國大陸養老體系雖然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主要支柱,然而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的潛在缺口問題仍有待解決,因此推測商業養老保險對於中國大陸民眾的養老資金安排,重要性將逐漸提升。


    最後,中國大陸在高齡、少子的人口結構趨勢下,對於老齡人口及幼齡人口的服務體系將更為重視,惟由於政府財政力量有限,必須仰賴民間力量共同投入。


    事實上,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也提到將公共服務區分為「基本」與「非基本」兩類,其中,非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主體及提供方式可朝多元化、多樣化發展,顯示未來與老齡或幼齡人口有關的養老、醫療、教育等產業,可能是中國大陸老齡化趨勢下的產業商機。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