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2024-01-03
2023-12-31
2023-12-12
2023-12-12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09
2023-09-25
《房地產O2O研究中心》1月8日北京訊,當文旅、地產遇上康養!在當下,文旅、地產、康養三大產業的融合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文旅產業憑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多樣的旅遊資源,為人們提供休閒娛樂、開闊視野的好去處;地產行業作為經濟支柱之一,構建起我們生活與工作的空間;康養領域則聚焦於人們身心健康的呵護,滿足大眾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當這三者相互碰撞、融合,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應運而生,不僅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也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機遇。
展望 2025 年,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愈發精細,“文旅 + 地產 + 康養” 模式的發展前景愈發引人矚目。在這一模式下,文旅資源為地產專案增添魅力與靈魂,康養元素讓居住空間成為滋養身心的港灣,三者相輔相成,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全方位的嚮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 2025 年 “文旅 + 地產 + 康養” 的發展趨勢與潛藏機遇。
一、政策東風,賦能產業新發展
近年來,國家政策層面為文旅、康養產業的融合發展鋪設了堅實的基石。在文旅領域,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旅遊發展扶持政策,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旨在提升遊客的出行便利性與體驗感。從交通樞紐到景區的無縫對接,再到旅遊標識系統的完善,無一不讓遊客的旅程更加順暢。康養產業同樣備受關注,“健康中國” 戰略穩步推進,一系列鼓勵康養產業發展的政策相繼落地。從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的合理規劃,到對醫養結合機構的大力扶持,都彰顯著國家對民眾健康需求的重視。
對於 “文旅 + 地產 + 康養” 這一複合型產業,政策更是給予諸多傾斜。部分地區針對康養地產專案,提供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降低企業開發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在土地規劃上,為兼具文旅與康養功能的專案開闢綠色通道,優先保障用地指標,讓產業融合得以在空間上順利落地。這些政策利好如同溫暖的春風,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著 “文旅 + 地產 + 康養” 朝著更廣闊的天地前行。
二、市場需求,驅動產業新變革
(一)老齡化加劇,康養需求井噴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已達 2.64 億,占總人口的 18.7%,預計到 2025 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攀升。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對康養服務的需求愈發迫切,不再滿足於基本的生活照料,而是追求更高品質、多元化的康養體驗。從日常健康管理、康復護理,到精神文化層面的充實,中老年康養需求的升級,無疑為 “文旅 + 地產 + 康養” 產業融合注入強大動力。康養地產專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選址多在氣候宜人、生態優美之地,配套醫療保健設施、休閒活動場所,讓老年人在享受舒適居住環境的同時,能便捷地獲取康養服務,開啟健康愉悅的晚年生活。
(二)亞健康蔓延,都市人尋求 “解藥”
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上班族們長期面臨高強度工作、精神壓力大、缺乏運動等問題,亞健康狀態成為常態。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約有 70% 的人群處於亞健康狀態,肩頸疼痛、失眠、焦慮等問題困擾著眾多職場人士。這促使他們在閒暇之餘,急切尋求能夠舒緩身心、恢復活力的康養方式。城市周邊的文旅康養項目因此備受青睞,利用週末或小長假,遠離喧囂,投身自然,參與瑜伽、冥想、徒步等康養活動,讓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這種需求的轉變,推動著產業不斷創新業態,將文旅資源與康養元素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多適合都市人短暫逃離、快速充電的產品與服務。
三、產業融合,解鎖發展新趨勢
(一)文旅為核,點亮生活新體驗
2025 年,文旅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將進一步拓展。一方面,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愈發緊密,各地深挖本土文化精髓,將歷史遺跡、民俗風情、傳統技藝等融入旅遊產品中,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沉浸于濃厚的文化氛圍,收穫知識與心靈的滋養。例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通過精彩的演藝、仿古的街區佈局,再現唐朝盛世繁華,遊客穿梭其中,仿若夢回大唐,感受古韻今風交織的魅力。
另一方面,科技賦能文旅成為新亮點。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慧等技術廣泛應用,創造出沉浸式的旅遊體驗。遊客戴上 VR 設備,足不出戶便能身臨其境地遊覽世界名勝;景區借助智慧導覽系統,依據遊客興趣、時間,精准推送個性化遊覽路線,讓旅行更加隨心高效。
再者,文旅項目的互動性與參與性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景區、度假區設置手工工坊、民俗體驗活動等,遊客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能親手製作傳統工藝品、參與民俗節慶,深度融入當地生活,留下獨一無二的旅行記憶,文旅的魅力就此綻放得淋漓盡致。
(二)康養為翼,呵護身心新追求
康養產業在 2025 年將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從康養類型來看,除傳統的醫療康養、溫泉康養外,森林康養、海洋康養、運動康養等新興業態蓬勃興起。森林康養借助森林的富氧環境、靜謐氛圍,開展冥想、森林浴、自然教育等活動,舒緩身心、改善睡眠;海洋康養依託海水、沙灘、海洋生物資源,推出海水理療、海上運動、海鮮食療等項目,為人們補充活力。
康養與文旅、地產的融合更加深入。康養地產專案不再局限於提供居住空間,而是配套全方位康養服務體系,涵蓋健康管理、康復理療、心理諮詢等。文旅專案也融入康養元素,如旅遊度假區設置養生餐廳、瑜伽工作室,讓遊客在遊玩之余享受康養之樂,滿足人們對健康休閒生活的多元訴求,開啟身心呵護新篇章。
(三)地產為基,構築理想新家園
地產行業在 “文旅 + 康養” 浪潮下正經歷深刻變革。傳統住宅地產向文旅地產、康養地產轉型加速,專案的功能從單純的居住向生活、休閒、度假、康養複合功能轉變。以融創阿朵小鎮為例,選址青島藏馬山,依託當地的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打造集田園休閒、文旅體驗、康養宜居於一體的特色小鎮。這裡有中式合院、洋房等多樣住宅產品,滿足不同居住需求;配套阿朵花嶼商業街、溫泉浴場、圖書館、康養中心等設施,居民既能享受便捷的都市生活,又能親近自然、修身養性,為人們構築起理想家園的模樣,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四、成功案例,探尋前行新方向
(一)北京 “四張牌”,打造協同新樣板
作為首都,北京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方面走在前列。在政策引導下,北京打出融合、創新、科技、國際 “四張牌”。一方面,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聯合天津、河北共同打造大運河 5A 級景區,整合沿線文化資源,推出民俗文化體驗游、運河古鎮探秘遊等特色線路,讓古老運河重煥生機。另一方面,科技賦能文旅亮點紛呈,如北京的 “非遺體驗中心” 與 “數位化博物館”,運用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技術,讓遊客沉浸式感受非遺技藝的精妙與歷史文物的魅力。同時,通過舉辦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 “你好,北京” 系列演出、展覽,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風采,吸引大量境外遊客,成為文旅融合、協同發展的典範,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範本。
(二)貴州“村 BA”,激發文旅新活力
貴州 “村 BA” 的火爆出圈堪稱近年來文旅發展的經典案例。這個發源于台江縣台盤村的鄉村籃球賽,憑藉濃郁的鄉土氣息、熱烈的現場氛圍迅速走紅網路。賽事期間,現場觀眾動輒數以萬計,網路直播觀看量數以億計,不僅帶火了當地籃球運動,更引發了文旅發展的連鎖反應。周邊鄉村借助賽事熱度,開發民宿、農家樂,推出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讓遊客在感受激情賽事之餘,體驗鄉村生活、品嘗地道美食。地方政府乘勢而上,整合周邊自然景觀、民族村落資源,推出 “體育 + 文旅” 精品線路,吸引大量遊客紛至遝來,實現了從單一賽事到全域文旅的華麗轉身,為擁有豐富民俗文化資源的地區蹚出一條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路。
(三)廣西昆侖關,創新康養新場景
廣西南寧的昆侖關項目獨闢蹊徑,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康養需求有機融合。昆侖關作為著名戰役遺址,承載著厚重的愛國情懷與歷史記憶,在此基礎上,專案開發者挖掘狼兵文化,精心塑造出關聖宮戰神形象,並巧妙引入鬥戰勝佛悟空元素,構建起奇幻的互動場景。遊客置身其中,既能通過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技術領略歷史與神話交織的震撼,又能在周邊靜謐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參與森林浴、冥想等康養活動。配套的康養民宿、特色餐飲,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全方位需求,打造出一個集文化體驗、康養休閒于一體的文旅勝地,為文旅 + 康養產業融合開拓出全新的想像空間。
五、把握機遇,共創美好新未來
2025 年 “文旅 + 地產 + 康養” 產業融合的機遇已然擺在眼前,無論是企業還是從業者,都應當敏銳洞察市場需求,緊握政策利好,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對於文旅企業而言,要深挖文化內涵,借助科技之力打造更多別具一格的文旅產品;房地產開發商需轉變思路,從單純的建築商向生活服務商蛻變,讓每一個專案都承載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康養機構應持續提升專業服務水準,探索多元康養模式,滿足不同群體的康養訴求。
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不妨多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動態,在閒暇時光,走進那些獨具匠心的文旅康養項目,放鬆身心,滋養靈魂,享受生活的美好。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文旅 + 地產 + 康養” 產業必將蓬勃發展,為我們繪就一幅更加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讓未來的日子滿溢幸福與安康。
© 2021 優優一百智慧聯網平台開發授權
中華文旅資訊社 官網:www.youyou100.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