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2024-01-03
2023-12-31
2023-12-12
2023-12-12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09
2023-09-25
原創 張靜 靜靜的說說 2024年12月19日 上海
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我接觸過的大部分客戶提到的一個共同的難題就是:缺資金,沒錢啊,怎麼發展呢?但其實我總會和他們說,錢並不是最難的問題,因為本質上錢總是會流向能夠產生收益的地方,之所以沒錢,是因為鄉村運營沒有產生收益,那麼什麼才是最關鍵和最重要的呢?
我想借用位元組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說過的一句話:“對事情的認知是最關鍵的,你對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這件事情上的競爭力。因為理論上其他的生產要素都可以構建,要拿多少錢,拿誰的錢,要招什麼樣的人,這個人在哪裡,他有什麼特質,那麼應該和怎樣的人配合在一起。所以你對這個事情的認知越深刻,你就越有競爭力。”
回到鄉村振興發展這件事情上來也是一樣,首先是我們是否能夠構建正向迴圈的鄉村運營體系最關鍵。如果能夠構建出合理且可行的正向迴圈鄉村運營體系,那麼需要多少錢,從什麼途徑獲得錢這些生產要素都可以找到的,有些是上級政府補貼的,有些是社會資本投入的,有些是通過構建“共同富裕模型”建立的,但不管錢是從哪裡來,對於運營者來說都要擔起為投資者負責的責任。
政府的錢是錢,國企的錢是錢,社會資本的錢也是錢,只要是錢就是希望能夠投入進去產生效益的,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反之,即使有錢,資金充裕,如果鄉村的商業運營正迴圈沒有形成,那麼這個錢投進去也是打水漂,對鄉村來說也不是好事,與其盲目建設盲目發展還不如不做。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來了,如何才能構建起一個能夠正向迴圈的鄉村運營體系呢?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如何通過點線面的方式構建片區鄉村運營體系的經驗——鄉鏈計畫。
我們知道在鄉村運營中,如果是做整村運營的話,一般都會對運營規模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體量,那麼協力廠商團隊進來做運營才會有運營效率。
這樣的鄉村一般的投入都不會太低,基本上都會在7000萬以上,如果是這樣,對於一個片區或者是一個鄉鎮舉各方力量重點打造一個示範村的話,那麼必然會形成示範村會越來越好,相應的補助資金會越來越多,而其他的村子就會越來越弱,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但如果整個片區一起發展,那麼投資又太大了,無法實施,因此對於整個片區(多鄉鎮)需要整體發展,但缺乏大量資金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點線面的方式構建鄉村運營體系,把一個片區看成是一個整體來打造片區鄉村振興。
一、點:核心村落與鄉村綜合體
“點”代表鄉鏈計畫中的核心村落和鄉村綜合體,作為整個系統的支撐點和起始點。通過建立一個具有標杆作用的“核心村”,推動整個片區鄉村的整合與協作。
什麼是鄉村綜合體?鄉村綜合體,以鄉村的自然生態為載體,將具備打動力的都市生產和生活場景,移植在鄉村空間載體之上,本質上是都市需求的鄉村表達。鄉村不斷拓展都市場景,所構建的場景吸引力愈大,城鄉之間要素的交換便愈快。這是城鄉間一種新的融合形態,即將形成一種新的生命共同體。
在點線面的打造上以“鄉村綜合體”去承載原來需要整村運營的功能,但在空間打造上可以控制在200-1000平之間,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整村投入的成本,而不同的點之間又可以形成功能上的互補。
在片區內的不同鄉鎮裡根據交通位置、戰略要點、產業特色等方面,篩選出一些核心的村莊,主要按照兩個級別來定位,分核心村(一級村)和驛站村(二級村),可以選擇能夠串聯以鄉村綜合體為載體,連結片區內的關聯村落和集鎮。用商業邏輯連成一條鏈,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整合,優勢互補。將關注焦點從原來只看到單一的村落,轉化到關注成片的區域,鎮村聯動-城鄉結合,探索多村聯動的鄉村運營新模式。
在單個鄉村的“鄉村綜合體”的打造上把它作為這個村子對外展示的視窗,每個鄉村都有其獨特的資源、文化和生態,這些元素是振興的基礎。如何發掘這些獨特資源,並將其轉化為有效的經濟價值,是“點”發展中的核心任務。
二、線:7大鏈條形成多維運營模型
“線”代表的是鄉鏈計畫中多個鄉村之間的聯動與協作,將單一的村落發展模式轉化為區域性、多村聯動的共同發展路徑。大部分的鄉村交通優勢不明顯,旅遊資源不豐富。我們要想做活,必須有跨時代的思維。要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把一個片區的村,通過商業邏輯將文化鏈、商業鏈、生產鏈、運動鏈、親情鏈、共富鏈、物流鏈7條鏈路交叉連結起來,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整合,優勢互補。把一二三產系統性建設起來,為可持續打下牢固的基礎。
1.文化鏈的打造:讓鄉村成為文化的載體
鄉鏈計畫的首要任務是通過文化賦能鄉村,改變鄉村的文化面貌。每個村落都將圍繞獨特的地方文化打造定制化的商業項目。這種文化專案不僅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能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讓鄉村成為文化傳播的重鎮。
通過持續研發和孵化商業項目,鄉村將不再僅僅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或居住空間,它將轉化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多樣性的商業和文化交融的場所。在這裡,文化不僅是背景,更是推動鄉村經濟、吸引遊客和投資的核心力量。
2.商業鏈的融合:打造宜居宜業的鄉村空間
鄉村的振興不僅僅是農業的振興,更多的是如何為鄉村注入現代化的生活和工作場景。鄉鏈計畫的商業鏈條正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通過打造符合現代需求的居住條件和辦公空間,鄉村將不再是“遠離城市”的代名詞,而是成為“都市生活”的延伸。
從宜居宜業的角度出發,鄉鏈計畫不僅要提供完善的居住條件,還要引入適合城市人群的商業業態——高品質的咖啡館、有趣的住宿設計、創意工作室等,讓鄉村成為城市人短期度假、長期生活的理想之地。通過整合多方資源,鄉村的商業綜合體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創業者、文藝青年和創客,他們將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推動鄉村向多維度發展。
3. 生產鏈的聯動:打通產業鏈,帶動經濟發展
鄉鏈計畫的核心之一就是通過一二三產的融合,形成完整的生產鏈。這種模式不僅僅停留在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而是通過引入現代化的生產體系,打通從種植到銷售、加工、配送的產業鏈。在這一過程中,鄉鏈計畫將通過集成化運營,建立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提升鄉村產品的附加值,並通過電商平台將這些產品銷售到更廣泛的市場。
例如,有些鄉村可以通過發展糧食加工產業,搭建起麵粉加工、烘焙坊等產業鏈,最終形成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也增加了本地農民的收入,實現了產業共創和城鄉互動。
4.運動鏈的創新:以健康生活為導向
隨著生活方式的升級,鄉村的運營也開始注重健康、運動和休閒功能的融合。鄉鏈計畫的運動鏈條通過引入時尚、動感的戶外運動方式,比如騎行、跑步等,將各村之間連接起來,為遊客和居民提供更多樣的休閒娛樂選擇。
利用電助力自行車等時尚工具,鄉鏈計畫將在鄉村形成一個全新的騎行文化。通過騎行活動將村落與文化、餐飲、住宿等多元功能串聯起來,讓鄉村不僅是一個休閒的場所,也是一個充滿活力、促進健康的空間。
5.親情鏈的構建:情感連結城鄉
親情鏈是鄉鏈計畫中最具情感價值的一部分。鄉村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場所,它更是承載著情感和文化的載體。通過推出“走親戚”、“串門子”等活動,鄉鏈計畫不僅打破了城鄉之間的距離,更通過親情和人際連接,增強了城市人和鄉村人之間的紐帶。
鄉鏈計畫通過讓城市居民與鄉村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繫,使他們不僅是“遊客”,而是成為鄉村生活的一部分。這種親情鏈條將為鄉村振興帶來更為持久的內生動力。
6.物流鏈的構建:提升流通效率,實現產業閉環
長期以來,我國初級農產品冷鏈運輸率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在不具備充分冷鏈流通的情況下,果蔬類食品損耗量較大。鄉鏈計畫著眼於這一痛點,提出通過建立高效的物流和冷鏈運輸系統,減少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提升其銷售額。
為此,鄉鏈計畫將在片區內建立一系列包裝站和冷鏈工廠,將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運輸環節實現閉環,尤其是漁業、水產品等,借助冷鏈物流降低損耗,確保產品的品質,提升其市場競爭力。這不僅為農民提供了更大的收益空間,也為鄉村產業鏈的完整性和可持續性提供了保障。
7.共富鏈:推動鄉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我們發展鄉村的根本目標,鄉鏈計畫將從三個方面去實現共同富裕:
l 項目將致力於吸引退休富裕人群、中產精英、創業者、手藝人等“新村民”回鄉共建。
l 通過引入有知識、有能力,又有意願在鄉村長期生活工作的年輕人,從而搭建全新的鄉村社會和人口結構,帶動本地的就業,幫助本地的特色走出去,一方面著力對本地的特色做提升,另一方面著力對外輸出。
l 通過和農戶合作。培養一批共富帶頭人,農戶的宅基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農戶有了新收入,同時有了新技能。
三、面:全方位的產業整合與區域協同
“面”代表的是鄉鏈計畫的全域佈局,是將點與線相結合,通過系統化的思維,創建一個全面、多維的鄉村生態系統。
l 產業多鏈融合:鄉鏈計畫通過七大鏈條(文化鏈、商業鏈、生產鏈、運動鏈、親情鏈、共富鏈、物流鏈)的交織整合,構建一個全面的鄉村產業鏈。這些鏈條不僅涵蓋了經濟、文化、生產、生活等多個方面,還加強了農村的生產力和服務能力。
l 共富鏈與親情鏈的結合:通過共富鏈吸引富裕群體、中產精英、年輕創業者等回鄉發展,推動鄉村經濟的全面升級。同時,親情鏈的建立讓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情感聯繫更加緊密,增強了鄉村的內生動力和凝聚力。
l 物流鏈的閉環與農產品流通:物流鏈的建設解決了鄉村產品流通的瓶頸,建立高效的冷鏈物流體系,將鄉村的農產品通過快速流通帶到市場,提升鄉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減少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
l 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在鄉鏈計畫中,文化鏈不僅僅是推動地方特色的文化展示,還包括教育、藝術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文創產業的創新,提升鄉村的軟實力和社會資本,創造出獨特的“情緒價值”,增強鄉村的吸引力。
片區“面”的打造上對於運營端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多村共用一套運營團隊,即我們可以把一個片區看成是一個村子,不同的核心點就好比村裡的多個功能業態,一套運營管理團隊對這個片區做管理服務,這將大大減少運營成本,增加運營效率,讓運營真正的可落地可持續。
結語:用創新打破資金瓶頸,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的真正核心,不僅僅是資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創新打破資金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打破“錢是唯一驅動力”的傳統觀念,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產業鏈整合和運營方式,才能讓鄉村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鄉鏈計畫”便是一個典型的創新路徑。它通過將鄉村的文化鏈、商業鏈、生產鏈、運動鏈等七大鏈條交織整合,既服務本地,又吸引外部資源,實現了城鄉資源的深度融合。在這個過程中,資金並非唯一的障礙,創新的思維與資源的整合才是關鍵。通過創造有吸引力的文化和商業產品,吸引新村民回鄉共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利用電商、冷鏈物流等現代化手段,把本地特產打出去,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同時,鄉村振興不應局限於單純的經濟收益,情感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提升同樣重要。通過情感流動、沉浸式活動和品牌招商等手段,我們不僅打破了資金的局限,更為鄉村注入了活力和持久的吸引力。
回頭文章的開頭,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說的話:“對事情的認知是最關鍵的,你對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這件事情上的競爭力。因為理論上其他的生產要素都可以構建。”
這句話同樣適合鄉村發展,鄉村振興的未來,正是在“沒有資金”的困境中,以創新和突破為驅動力,以更高的認知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與可能性的新時代鄉村。如果我們能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思維的框架,資金的短缺將不再是發展鄉村振興的障礙,而會成為激發創新的催化劑。
如果您覺得以上思考對您有啟發,歡迎關注、點贊並轉發《靜靜的說說》。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本人原創,歡迎對鄉村運營、商業運營、生活美學感興趣的朋友留言討論。微信:sunny_zj(備註“靜靜的說說”)
© 2021 優優一百智慧聯網平台開發授權
中華文旅資訊社 官網:www.youyou100.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