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2024-01-03
2023-12-31
2023-12-12
2023-12-12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09
2023-09-25
【參見8/15金門日報,金門大橋接續工程,8/14完成新台幣13.68億元聯合授信案,也讓後續工程的進行,露出了可見的曙光,雖然這道光,常常被飄過的烏雲給遮蔽住。】
我是烈嶼鄉上庫村人,但羞愧的是,我不曾久住過,那先祖輩們篳路藍縷生活過的這塊土地,因為唯一的「家」,在兩岸軍事對峙的年代,家中的門板、家中的石塊,都已化做保衛國家所需的軍事構工材料,唯一僅剩的一條倒臥在地的石柱,也在幾年前鄉村整建時,不知被哪位好心人給「借走」了。我心想,這個家也值了,一堵堵的牆、一塊塊的磚、一片片的瓦,都被善加利用了,雖然那個過程對我們而言,是血淚與無奈的。
猶記幼年孩童時期,父親總是騎著野狼機車帶著我到水頭碼頭,搭船返回烈嶼,去探望仍住在這塊小島上的親友們,以及養育父親長大的祖母,印象中,那時的交通船還是木殼船,船上總是擠滿了軍人及一般老百姓,船艙中總是昏昏暗暗的,空氣中夾雜的,是汗水味與濃濃的柴油燃燒味,不甚好聞,加上顛頗的船身,總是讓當時幼小的我,晃的暈頭轉向,甚至常常是一下船就吐個天翻地覆,但你無從選擇,畢竟,若想「回家」,這是唯一的一條路。
不知道哪個時候,交通船變大了,也相對的穩了許多,艙間也不再有那麼多的柴油味,你知道嗎?早期的木殼船,是沒有太多座位的,但船中總是會有一張太師椅,據說是整艘船官階最大的,才能坐在那張椅子上。現在船變大了、座位也多了,但父親也老了、我也愈忙了,「回家」的次數也漸漸的變少了,但只要有回到烈嶼,一定會到上庫村那塊空蕩蕩的土地上,走走看看,用力的吸上一口家的味道,這就是「回家」的感覺吧!記憶中,在幼年時期,交通船的班次並不多,所以也總是班班客滿,現在好多了,半個小時就一班船,而且雙向對開,方便了需要依賴船班往返大小金門之間的這些遊子或是長輩們,但有時也會因為天候影響、風浪太大、海霧太濃、船隻故障等等的因素,讓人只能隔著那片海,你過不來,我回不去,相看倆相難,望天興嘆。你能選擇嗎?答案仍是否定的,這還是唯一的一條「回家」的路。
大概至少20年以上吧,在我還是少年郎時,就聽聞長輩們說:「大橋要蓋了,澎湖有大橋很久了,金門也要有了,以後回家就很方便了。」,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周華健有一首歌,他的MV中,駕駛著開天的吉普車,在沿海的公路上前進,那種海風迎面吹來,滿心愉悅的朝著自己「心的方向」前進,是多麼快意人生的一件事,我常想,若大橋蓋好了,我也要來上那麼一回,車上也一定要放著那首歌,因為,我就能隨時「回家」了,要吸上一口上庫村土地上那芬芳的味道,不再是那麼的遙不可及了。
在烈嶼,因為醫療環境的差距,你常常可以看見救護車直接開上交通船,為的是將我們的鄉親,送到大金門的醫院來進行緊急治療,但這個過程中,還得需要等待交通船到來的時間,你也急不得,而且還得要你生病時,剛好有大船可以載運救護車,不然只能用擔架,將病患抬到船上放著,在一群異樣的關注眼神中,等待船的靠岸、再接駁到山外的醫院去,當有緊急狀況時,除了身體的疼痛外,還要加上交通船班的等待,甚至遇有產婦臨盆,除非有預先寄住大金門親友這,否則總是需要以快艇或是私人漁船接送,緊急趕赴大金門生產,你能想像嗎?臨盆前的陣痛已是非常人所能忍耐,再加上船隻的顛頗,對孕婦及新生命而言,都是一種更危難的枷鎖,但這是一種無奈,因為,渡海而過,仍是那唯一的一條「救命」的路。
行政機關爭取大橋建設經費,是以「三分交通、七分觀光」的策略,來尋求中央政府的經費奧援,過程中的起落更迭,卻飽含了烈嶼人「十分無奈」下的「萬分期待」,請勿用多少建設經費投入在多少的人口比例中,去衡量興建金門大橋的「效益」,這樣會讓你除了銅臭味外,滅失了應有的人性,當你不曾隔著海,無奈的望向那近在眼前的故鄉,卻有「家」而歸不得時,當你不曾隔著海,為正在與死神拔河的親人祈禱,但卻因為交通的問題,而只能用「等待」來渡過那驚恐與不安時,請你深深的吸上一口氣,你知道嗎?你總是能馬上感受到「家」的氣味,而烈嶼在外的遊子們,卻總是那麼的困難,那麼困難的吸上一口「家」的味道,或許在這座「生命之橋」真正的連通時,我們回家,就不會再那麼的遙遠。
吳伯揚 烈嶼鄉上庫村人 記於2017/8/15清晨曙光初現時
© 2021 優優一百智慧聯網平台開發授權
中華文旅資訊社 官網:www.youyou100.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