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海洋資源、水試所放流午魚!為復育金門地區海洋資源及魚群數量,水試所(22)日於水頭碼頭堤岸,放流具有高經濟價值的「午魚」3萬尾,藉由魚苗資源放流,讓漁家收穫滿載。
為增加地區海域午魚資源量,水試所於7月初分批自台灣引進受精卵,在歷時一個多月的努力下,成功育成五至七公分之「午魚」幼苗十五萬尾。其中3萬尾選在(22)日上午10時至12時,分批於水頭碼頭堤岸進行本年度第一次野放。因四絲馬鮁鱗片細小,容易在捕撈及暫養時相互碰撞時受傷,因此採取分批野放,以減少損失及增加野放後魚苗活存率,除了水頭碼頭之外,另擇定復國墩漁港附近海岸與歐厝海邊等地進行野放,作業時程將則視天候及潮水狀況而定。
金門附近沿海常見的午魚(鮁科)魚類有兩種,分別為四絲馬鮁(午魚)及六絲馬鮁(午順魚),而六絲馬鮁的體型明顯的比四絲馬鮁來得小。根據文獻所載,六絲馬鮁最大體型為六十一公分;而四絲鮁魚則可長至二公尺。而六絲鮁魚的胸鰭有六根游離絲狀之軟條;四絲馬鮁卻只有四條,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午魚的肉質比較細緻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為高經濟價值魚種。
為增加金門周遭海域漁業資源,彌補自然生產力的不足,水試所每年致力培育本土性高經濟價值魚類魚苗進行復育放流,而午魚主要出現在沿海水域,為熱帶沿海洄游性魚類,常群棲息在內灣、河口及沙泥質海床,以無脊椎動物為食,並常成群湧向潮間帶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