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海邊的風:牧羊女9/16天井的月光民宿新書發表會】
來源 :金門鑫報 | 記者 :楊樹清 | 時間 :2017-09-14 | 1629 瀏覽 : | 分享到:
歡迎各界人士參加牧羊女《海邊的風》新書發表會:體會金門牧羊女城市穿梭,憶念金門海邊的風,砲聲下,生活中的閒淡心情。

《海邊的風 》,吹過了北方牧場;推開文學家的門,看見了天井的月光。牧羊女要回家了!來自今天的金門日報,記者翁維智一篇感性的報導:

 

牧羊女回來了!

繼《五月的故事》、《裙擺搖曳》之後,睽違多年,牧羊女再問世最新散文集《海邊的風》,台金兩地知名作家林文義、郭強生、楊樹清彼此串連,深情作序推薦。因身體違和加上颱風等不確定因素,90高齡的詩人洛夫原定周末上午在金門文化局的《無岸之河》文化講座被迫延期,同一天,亦任《金門文藝雜誌》復刊號總策劃的牧羊女(楊筑君)則無懼風雨,行將自台北啟程回鄉916日星期六下午4點,在金門歐厝村54號由小說家、《金門文藝》總編輯張姿慧返鄉經營的「天井的月光」古厝民宿舉辦的《海邊的風》散文集金門場新書發表會,如時進行,摯邀鄉親、文友、讀友們自 由入座,共赴金門文學盛宴。配合《海邊的風》新書發表,當晚並由文學金門豆梨祭發起人、作家盧翠芳在「天井的月光」古厝民宿策劃讀詩,吟唱歌曲藝文饗宴。

 

1970年代的島鄉閱讀人口,經常在《金門日報》料羅灣、正氣副刊發表文章的「牧羊女」(楊筑君),所刊登的作品,〈那條路〉、〈飲風的晚上〉、〈想再踏那時的草原〉、〈假如 麥芽糖不賣〉、〈藏入歲月的袖子〉、〈木麻黃的秋天〉、〈且待春天重疊〉、〈叮噹這個妞〉、〈五月的故事〉、〈最後一班車〉……濃郁的鄉景、綿密的文思,以文采擄獲無數軍民讀者的心靈;牧羊女在台北接受記者採訪,回憶當年,「一個星期內,總可收到十幾封讀者來信」,即連當時的文青陳長慶都在報紙副刊贈詩〈慈湖行│兼致牧羊女〉;文友戲說在那個生出「貢糖西施」、「冰果西施」、「撞球西施」的戰地年代,清秀佳人牧羊女,則稱得上是獨樹一幟的「文學西施」了。

 

1824歲,是牧羊女在文學草原筆耕的高原期。1976年旅台之後,「牧羊女」驟然消逝在文壇;多少島鄉讀者、戰地過客,只能在散溢著鉛字油墨的剪貼簿子裡回味牧羊女。

 

一道台灣海峽,隔斷了牧羊女,一停筆整整30春秋。2006年,牧羊女再現。她將青春年華的作品,重新整理,以《五月的故事》為名出版第一本書;2007年,再次提筆於金門日報浯江副刊開闢《北方牧場》專欄,以一篇〈愛情,折現吧〉,向讀者、老友宣告:「牧羊女回來了!」只是,重返文學田園的牧羊女,不再是走在鄉間小路呢喃織夢的少女,已然是沾了烽火紅塵了悟世態的熟女。

 

1970年代,早慧在文學田野的牧羊女,為讀友整理、留下一冊《五月的故事》,未經太多世態、世故琢磨的散文集。但《五月的故事》也宣告了一個鄉土與夢幻的「牧羊女」的告別。自島鄉、文壇,徹底消失了二十多寒暑,牧羊女以移植、拓墾在大都會的《北方牧場》專欄文字,再又結集《裙襬搖曳》復現。

 

2016年,作家、中華金門筆會會長黃克全主編《金門現代文學作家選》,其中《金門現代散文作家》,選出6家:李福井、林媽肴、牧羊女、楊樹清、吳鈞堯、石曉楓。黃克全的〈牧羊女(楊筑君)論〉中寫道,「晚近她又連連出手幾篇回歸早年那種不含雜質的對鄉愁的凝視,鄉愁有兩種,一種是對故鄉,一種是對心靈、對性情的自我召喚」。

 

牧羊女《海邊的風》(遠景出版,金門文化局補助),分出四卷:海邊的風,砲聲下,城市穿梭,生活閒情。

 

《海邊的風》推薦序中,林文義寫道「牧羊女細數著青春歲時、家庭生活、戰地追念,芬芳如高粱好酒,謙遜的生命品質的底蘊,款款道來這古名浯島的美麗記憶」;郭強生則以賞畫之筆描繪「隔著時空與記憶,早年的浯島在牧羊女筆下慢慢又被召回來,有潑墨畫般的大歷史暈染,也有簡潔精巧的靜物工筆,勾勒出大歷史下的個人命運。當年離家來台灣的一場離別,讀來尤其令人動容」;楊樹清以長期閱讀的在地心情觀看「我們再次讀到牧羊女的鄉景、鄉情與鄉愁。經過漫漫時、空的阻絕,心靈的沈澱,即使描繪同一座的島嶼的家族、風土、人情,卻已然不同於《五月的故事》裡牧羊女的青春觀看、青澀記憶」。

文學的牧羊女回來了!《海邊的風》周末就要在「天井的月光」新書發表會,也等著風雨故人來。

 

(金門歐厝村54號天井的月光古厝民宿圖片由張姿慧、翁翁提供)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