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107瑞犬迎新「蝠」 新種蝙蝠來金門
來源 :金門鑫報 | 記者 :xinbaonews | 時間 :2018-02-26 | 1549 瀏覽 : | 分享到:
台灣地區(包含離島)史上首次紀錄種,大陸地區大足鼠耳蝠來金門翱翔。蝙蝠有許多生態服務的機能,例如榴槤只在晚上開花,就是靠蝙蝠協助授粉,許多島國的林木種子也是需要靠蝙蝠協助傳播,在台灣旗山南勝及美濃德興社區等社區,甚至因種植玉荷包荔枝的生物防治需求,還特別號召居民製作蝙蝠箱讓蝙蝠棲息,每隻蝙蝠每晚甚至可以捕捉上千隻的各類害蟲超高效率。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107)年初有遊客在金門縣畜產試驗所發現受傷蝙蝠,經台灣蝙蝠學會鑑定,確認為為大足鼠耳蝠,這是台灣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紀錄種蝙蝠,讓蝙蝠種類達到37種。


金門縣政府表示,今(107)125日有遊客在畜試所拾獲一隻無法飛行的蝙蝠,經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驗傷發現,該個體為雄性蝙蝠,嚴重脫水,身上有多處不明創傷,惜經搶救後死亡。


協會獸醫同時勘驗牠並非金門常見的蝙蝠,即將屍體寄交台灣蝙蝠學會鑑定,與採自香港雄性個體標本比對結果相符,確認為大足鼠耳蝠(Myotis pilosus),這是台灣地區首次發現的紀錄種。


台灣蝙蝠學會祕書長周政翰表示,大足鼠耳蝠,主要食物為昆蟲,牠們的腳部特別大,後腳掌與腳脛比例11,會利用大腳來抓魚吃,是具有捕食魚類能力的物種,目前的分佈地點包括大陸、香港及越南等區域。另新紀錄種除了表示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外,也顯示金門地區與鄰近區域物種移動與交流的現象,對於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相對有助益。


他並指出台灣地區包含該新紀錄種目前已達37種,金門地區有東亞家蝠、絨山蝠、高頭蝠、東亞摺翅蝠、大高頭蝠(或稱大黃蝠)、短吻食果蝠(或稱印度犬果蝠)及大足鼠耳蝠等7種,台灣本島僅有前4種。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