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新加坡的金門僑親李福南捐贈個人長期收藏的陶瓷藝品予金門大學,金大於4月20日為其所捐贈的收藏藝品舉行「李福南陶瓷藝品珍藏」揭牌儀式,感謝他對於地區及校園文化、藝術水平提升的貢獻。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金大校長黃奇指出,一個學校的發展不能只有硬體,人文、藝術方面的涵養也很重要。而為期許故鄉的學校能增添更多的藝文氣息,李福南先生多次捐贈藝術品,供金門縣政府及金門大學永久典藏。此次返金,與同行友人更隨身親帶了150公斤的陶瓷藝品,其精神與毅力值得敬佩。
回顧李福南和金大的淵源,可以回溯至2014年,期間特別陸續贈送藝術品共計51件,而這些藝品也安排在金大「陳成龍閱覽室」做永久性陳展,除讓在閱覽室閱讀自習的學生欣賞之外,也可做為地區的中小學藝術教育的觀賞對象,相信對發揚金門藝術教育和氣息,將帶來積極的貢獻。
縣府林德恭秘書長代表陳福海縣長出席揭牌儀式時表示,金門人在海外、台灣、金門本地共有百萬人口,當在外打拼有所成就時會回饋家鄉,是金門茁壯功不可沒的關鍵因子。林德恭也藉此機會謝謝李福南對家鄉的回饋,並提到金門位居兩岸重要位置,縣府透過追求兩岸和平發展,持續將金門建設發展成適宜人居的幸福島嶼。
李福南引用辛棄疾<青玉案>一詞指出這些收藏品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而他本人對於收藏的態度則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李福南認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謝謝金大為這些收藏品準備了優質的永久陳展場地。另一方面,他也期許能凝聚後代子孫的力量,將金門精神繼續留存下去。
李福南先生(Mr. Lee Hock Lam),生於西元1946年(民國35年),祖籍於福建省金門縣復國墩,出生於馬來西亞,中學自新文龍中華中學畢業,中華民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畢業,長期居住在新加坡,是金門華僑第二代。李福南先生的祖父和金門許多鄉親一樣離鄉背井,遠赴南洋討生活,先到新加坡做苦力,後來轉赴馬來西亞創業。他的父親李江水也於1923年抵新加坡,後定居在馬來西亞新加蘭發展事業。
李福南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熱愛中華文化,1967年到台灣留學,政大外交系畢業後選擇到新加坡創業,憑著金門人勤奮打拚的毅力和精神,經營土地房屋仲介以及貿易業有所成就。
李福南事業基礎穩固後,遊歷世界各地,收藏各式各樣的陶瓷藝品,數十年來,蒐羅包括文房四寶、生活器皿及玲瓏玩物等,品類極多。此外,李福南熱愛家鄉金門,每每談話中提及金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愛鄉之情溢於言表,也常把子孫帶回金門,讓他們都能認識家鄉。
出席揭牌儀式的貴賓有縣府林德恭秘書長、楊鎮浯立委辦公室翁克強副主任、金門縣政府文化局黃雅芬副局長、李炷烽前縣長、李再杭前處長、楊國清校長伉儷、唐敏達老師、黃奕展校長、董群廉老師、李石勤先生、李國榮先生及金門、台灣藝文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