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2024-01-03
2023-12-31
2023-12-12
2023-12-12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09
2023-09-25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來自韓國水獺研究中心韓盛鏞(Sung-yong Han)主任,投入韓國水獺復育貢獻20年餘年,他表示水獺在物種中扮演了重要的基石物種(Keystone Species),有相當重要的保護價值,韓國的歐亞水獺和荷蘭、金門都面臨同樣的環境問題,每年也都有《路殺》等問題發生,韓國政府於2004年參考德國經驗,建立了亞洲唯一的歐亞水獺研究機構「韓國水獺研究中心」,進行救傷、人工養育、野放、棲地重建及教育推廣等工作,韓國小學甚至將水獺保育列入教材。
這次陪同拜會的日籍翻譯岡元友實子,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獸醫系,曾擔任於韓國水獺中心外部研究員,目前則擔任新竹動物園研究員,本身也是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水獺專家的她,精通日、韓、英及中四國語言,她強調日本的水獺在40年前已經滅絕,喜歡水獺的她到韓國水獺的相關知識,希望未來以機會可以協助金門與韓國的交流。
陳縣長表示,感謝韓主任的來訪與經驗分享,縣府過往對於金門歐亞水獺的了解太少,106年起與農委會林務局所啟動的國土綠網計畫整合,陸續進行棲地改善、救傷站規劃、獸醫資源合作及環境推廣教育等計畫,希望能將透過階段性的保育分工,逐步改善目前的環境與保育問題;保育工作的推動,必須與農業及民生建設整合,水域工程除分段分期施工、避開水獺育雛期、同步影像監測外,幾個新增的農塘或儲水空間也都發現有新的水獺族群進駐,縣府應該仿照韓國經驗,向中央爭取設置國家級水獺保育常態機構,縣府對於水獺保育成果也應適時揭露。
建設處張忠民處長表示,台灣地區僅台北市立動物園有照顧水獺經驗,多年來兩邊有長期合作的機制,103年送去台灣的小水獺近期有2隻小水獺出生,但依照縣府委託東海大學的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虎尾溪流域就有3窩10多隻的小水獺出生,主因與去年完成金城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再利用第二期工程,每天約有1400噸的再生水的排放,除提供地下水補助外,常態性的流水補充,更提升水環境品質,金門島上的水循環再地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息息相關。
韓主任強調,韓國水獺族群有《路殺》、《流浪犬》及《汙染》三大問題,韓國與汽車導行業者合作,在水獺出沒路段會有警告聲響,也可以作為金門的參考;陳縣長則回應,金門關心水獺的鄉親很多,未來公共工程的施作都應將保育觀念導入,對於水獺出沒的環境則應以軟性或其他資源導入,韓國將水獺作為觀光亮點,金門不管是金酒或相關產業,都應該將水獺視為金門品牌,作為永續金門願景的指標生物。
建設處表示,根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金門的歐亞水獺數量推估約150隻上下,有別於新加坡的江獺或日本的小爪水獺,金門的歐亞水獺領域性極強,今年甚至有紀錄雄性水獺攻擊幼獺的情況,上半年的監測資料顯示水獺幼獸數量明顯增加,水獺成熟後的領域競爭與移動問題是否會增加路殺機率,則是觀察重點,韓國的水獺經驗將是金門未來保育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
© 2021 優優一百智慧聯網平台開發授權
中華文旅資訊社 官網:www.youyou100.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