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第一篇 專欄主題:創新「創業育成」運作模式

1.目標:開發新型高階「文化服務」人力資源發展

如何在家照顧家人+邊玩+邊學+邊賺錢=Home worker的新家庭生活意義,我們藉由新型文旅達人體驗以做中學、學中做的深度研學個案方法,探討新民生時代新型在線直播O2O平台作用與振興「百工百業新職能」的「區對區、點對點新業態重組的實踐要點由淺入深、由難入易逐步推進大中華區多元就業市場,擴充「保民生」增量過程。故可藉「在線直播O2O介」活動鞏固「保就業與保民生」高度;提升企業MVP在文化愛好者心目中的形象及口碑;亦能讓民間推廣文化交流活動單位取得與其他同行業者更加有說服力品牌忠誠度的地位。

2. 內涵:華人擁有全球化獨特人文科學的多樣生態活力背景 (商業創新效率基礎條件)

3. 理念:營以人為本創新聯繫文化傳輸服務,引發國際社會共鳴

4.主要研學領域:透視智慧文旅「品牌加值 CVC系統原真性主要功能與執行節點

執行重點 > 1. 活化文藝經濟:推動兩岸文旅原創作品IP授權平台的創新商業模式

​提高在地化特色商品水準,健全智慧終端服務體系整合發展推動IP設計數位化、科技行銷應用服務模式

資訊對稱 > 2. 共享文旅經濟:「OMO雙循環智慧生活布置帶動線上人潮線下消費。

推進兩岸「O2O/OMO雙循環發展,引導城市社區向綜合創意設計和文化服務轉變,

推動文旅產業智慧商店及數位行銷加值化的通商通聯經營模式。

開發 > 3. 振興民生經濟:推動旅工作站推介活動的聯營機制

推動兩岸旅客雙向循環和消費的數位化、網路化進程,

強化個體戶對消費購物資訊支撐、解決金物流的提升,加快培育創業的新型業態。

組織商務中心 > 4.加快營銷收益:策劃兩岸文化交流及在線互動媒合推介模式

推廣「實體店+視頻社區+跨境電商形成的新型在線直播O2O平台

推廣VV視頻社區娛樂平台扶持網購紅人的個體;滿足兩岸現場互動性的參與,實現口碑行銷及盈利模式。

喚醒人們的人文生命基因,將會是一場文明社會巨大工程...

人類的世界,人們因權貴菁英和物質慾念而失去信仰;千年來被權貴菁英社會過度渲染,已經失去文明與生命品質。藉著2020年的大分嶺及大覺醒,人們面對2021年新的智慧生活時代,有著一股嚮往,企圖"先文化、后科技",重構文明社會,引起人們廣泛的討論。

創新是促進科技發展及帶動經濟成長的關鍵,與一國的競爭力息息相關。台灣科技部新一期2019的「科技發展策略藍圖」指出,依循探索(Discovery)、發展(Development)、驗證(Delivery)與商業化(Commercialization)等3D1C共四個階段打造創新生態圈,如右圖所示。

>> 探索階段重視基礎研究的深耕;

>> 發展階段聚焦競爭優勢的建立;

>> 驗證階段強調科研成果的擴散;

>> 商業化階段著重科研價值的創造

第二篇 創人文生態圈媒介科技」探索與發展                         編輯:管人龍

O年代美國釋出全球網絡架構的核心精神,主要在面臨2000年后的全球化時代,縮短供應鏈和降低成本,而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則運用網絡創新推動社區產業和產地直營,避開地方寡占和縮短城鄉差距。事實上,當台灣進入黑金體制,政商忙著掛勾權貴菁英,利用科技控制一切,政黨政治成了權貴政治,在消滅文化前提下,權貴菁英開始啟用十四世紀文藝復興運動,而曾經創造台灣奇蹟的社區公義意識弱化而逐漸消失。

當百分之一的權貴菁英階層已經控制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勞動收益,已經寡占生產中介和重新分配財富,著手大數據控制政府而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現在,政府和人民依賴著高門檻及大資本的傳播媒體和行銷管道,討論文化傳播帶貨直購。在社會文化和福利的最底層社區工作者,面對失去社區資源轉化管道,這個問題必先克服...

一、探索階段:建構國家小社會媒介化 ≠ 私有資本市場制度仲介化

1. 反思:義大利14世紀文藝復興是個災難,導向社會權貴與貧富不平等的歐洲黑暗時期至今

1. 義大利文藝復興〝Rinascimento〞是「重生」的意思

1>巴倫理論詮釋:把佛羅倫斯與米蘭之間長期的戰爭定位在自由共和國與君主暴政之間的戰鬥,更藉此重振人民的精神。

2>雕刻家洛倫佐·吉貝爾蒂、多那太羅、帕尼卡雷的馬索利諾與伯魯乃列斯基都在此時出現,他們也都受到共和思想的教育。

3>根據巴倫的論點,這些當時的思潮主張,稍後塑造了許多共和理想的擁護者,而這個理想也對於文藝復興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 14世紀歐洲經濟衰退所帶來的災難,被人文學者稱為黑暗時代,之後,重新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

1>新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都可以供應無虞,使社會下層階級的人們處於有利的地位。

2>更進一步來說,這個需求也製造越來越多的銀行家、商人和技術工匠。這些改變雖然很有意義,卻集中在精英階層

3>絕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紀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3. 商業革命的著名歷史學家羅貝托·薩巴提諾·洛佩茲,認為經濟的崩潰是形成文藝復興的主要原因

1>根據這個論點,許多繁榮的年代處於優越的投資風氣下,商人都會迅速的將所賺取的財富再度進行投資以求獲得更多金錢。

2>在貧困的十四世紀,財富較少被投入到頗具前景的投資,反而是注入到文化與藝術的層面

3>更特別地是有更多盈餘花費在藝術和建築之類的奢侈品上,變相鼓勵避稅洗錢的犯罪


4. 學者觀察到,具有文化素養且受過教育這群人參與了文藝復興的文化

1>大部分的城市人口,僅擁有不太熟練技術且未被雇用的窮人,文藝復興對這些人的影響是極微渺小的。

2>文藝復興晚期那些城市的菁英份子成為貴族之後,封建制度的趨勢又再度興起。這群人是文藝復興文化的主要贊助人與觀眾。

3>他們之下的階級人物是一群龐大的藝術家與協會成員。他們過著舒適的生活且對於共和體制的政府有著顯著的權力


5. 到了十五世紀的時候社會不平等的狀況非常普遍,上流階級的人總是不斷的贏過僕人與勞工階級

1>一些歷史學家則感覺到,財富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對文藝復興的影響相當大,因為藝術贊助都得依靠非常富有的有錢人

2>文藝復興並不是一個在社會或經濟上有著偉大變革的年代,僅在文化與思想體系上有所發展

3>使得許多現代的歷史學家,尤其是追隨唯物主義思想的人,降低了文藝復興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


思考:台灣發展定位的轉折點和整體政策失去正當性的關鍵因素


1. 包裹14世紀君權與神權的台灣文藝復興吸引全球感動力量這是可怕的思維。台灣社會乃是民主體制而非14世紀君主舊思維,台灣文化部就政黨思維影響台灣在國際社會善良形象,嚇阻外資入台及觀光旅客來台的反噬效應,失去台灣2025年「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和創新範圍的政策正當性

2. 影響國家核心業務及增量應用的因果關係;文化旅行相關行業如何拿出產品推薦給老外體驗一下相關創新產出機制作為方法有待釐清。

3.擺脫藍領思維? 遠離金字塔分配? 遠離財閥數字經濟的迷幻?

2. 政府受制GDP,忽視創新效率,導致全台對「國際文化旅行市場」的陌生與思維

GDP是怎麼出現在世界上的?在1934美國剛走過痛苦的經濟大蕭條時代,政府迫切需要一套計算標準來評估各項政策的績效如何,於是諾貝爾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博士與其團隊,便開發了GDP這項能反應國內經濟程度的指標。後來隨著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nd)以及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現在的世界銀行)這兩個重量級的經濟國際組織都開始使用GDP來進行經濟評估,自然也就成為全世界衡量國家經濟能力的共通性指標

GDP之父顧志耐博士說:「一個國家的福利狀況基本不能由GDP來判斷。」換句話說,GDP反映的是客觀的經濟產出狀況,至於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否幸福與快樂,似乎就不是GDP所能呈現與表達的重點。具體來說,如果政府光以GDP成長,作為拚經濟的唯一目標,很容易引發以下的三個問題:

1>重量不重質:因為GDP只計算最終的產出值,卻不管這些產出消耗了多少原料,又製造了多少汙染;簡單來說,盲目追求GDP成長,就像一個家庭不顧一切的消費,絲毫不管口袋裡還有多少銀兩;在台灣,這樣重量不重質的特點,造成了政府大幅舉債、盲目的基礎建設投資,以及弱勢匯率扶植出口產業,卻造成房價泡沫等後遺症

2>不患寡,患不均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提凱及超過70個國家、100多名研究學者,聯合發表2018世界不平等報告,預估如果貧富差距的問題不能有效解決,2050年時,全球40%的財富,會集中在1%的富人手中;換句話說,過去全世界追求GDP成長所獲得的果實,在「資本所得」和「勞動所得」的分配比例卻愈來愈懸殊,繼而引發社會階級流動減緩、加深社會仇富心態,以及人民對政府施政信心下滑等問題。

3>政府失民心:政府認為只要維持GDP成長,就達成了拚經濟的目標,但人民卻苦於實質薪資數十年不成長,房價等資產價格狂飆,以及弱勢匯率侵蝕新台幣購買力等問題,導致政府與人民間的距離愈來愈遠,彼此間的信任感自然也就日益下滑。

所以,台灣人民真的不是難搞,而是,政府以GDP成長作為經濟政策目標,已經造成實質薪資超過15年沒有成長。如果說,民主社會的政府施政應該以民意為依歸,造福民眾為目標,那麼,政府還將追求GDP成長放在首要位置,卻無法帶動人民的實質收入增加,那不顧一切地追求GDP成長,政府到底陷入了什麼樣的迷思?

3. 受制GDP創新矛盾和借助鯰魚對策

1. 國家被集體寡占鎖入「創新矛盾」錯位亟待脫困

1>要突破「體制失靈」問題,需要導入民間消費拉力,間接導入公部門對全球GII「文化商品、文化服務、文創服務、文旅服務」創意經濟變革的體認;

2>積極誘導五+二產業應用作法,降低公部門對創新效率的排斥。如捷安特A-Team提升傳統自行車產業發展,形塑臺灣自行車休閒文化,影響日本都市更新。被描述為「技術領導者(文化商品)+軟性經濟創意者(文創服務) +生活型態先驅者(文旅服務)」的跨界共構組合。現在日本民眾已廣泛共享臺灣自行車休閒文化的健康旅行消費。


2. 台灣政府需要創新,分散政治壓力,舒緩到各種民生經濟

政府標榜「庶民經濟」的重點不在於GDP指標之爭,而在於政策與創新的成果能否更貼近多數民眾的切身需求:

1>解決在地多數民眾的需求:由公共議題發展出創新產業和出口的可能性;(參照聯合國發佈2030年國際旅行將會是經濟火車頭之一)

2>驅動政府透過民間服務的創新:增加在地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以協助擁有生產力的地方產業有效發揮其生產力。(如何活化社區資源? )


3. 台灣擁有獨特觀光工廠社區產業,但缺乏分流到各國消費管道

推動高附加價值的循環經濟的政策重點,不是以製造業導向為主,而是要偏向於配合社會變遷與生活型態的轉變,協助科技導入與運用,以產生新的營運模式,創造新市場空間和競爭優勢。


思考:引進鯰魚效應的對策,主要刺激政府對國際文化旅行市場的重視程度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的2017年全球旅遊競爭力評比,台灣在全球136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30名。

而在亞太地區中,排名第9位,緊貼於日本、澳洲、香港、紐斯蘭和中國的後面,

在亞洲經濟發展程度相近國家中僅勝泰國。有哪些原因拉低排名?

報告結果顯示,台灣表現得比較優秀的指標有:

陸運及港口設施、人力資源與勞動市場、國際開放程度;

比較遜色的是自然資產、政府發展觀光業優先程度和環境永續性。

二、WEF全球旅遊競爭力,台灣排名30?哪些項目急需解決?

台灣CP值性價比優勢不再,應改善投資環境強化競爭力


近年來,台灣的景點增加,為什麼排名沒有大幅提升呢?台灣入境旅遊協會秘書長曾喜鵬指出,報告的14個指標中包括了一些非觀光有關的評核,例如總經濟環境、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等,不只是觀光景點的表現。他強調,WEF的報告核心是評核國家的永續觀光性,旅遊其實國家生活整體或是國家發展程度的表現。

台灣入境旅遊協會認為台灣政府在政策和投資較為保守,因而影響旅遊業的發展與推廣。台灣旅遊觀光業尚有進步的空間,而政府在觀光產業上的支出佔政府總預算的比例,應該提升。以日本排名18為例,一年4.5%GDP (國家經濟生產總值)用於發展觀光建設;主動與其他城市簽訂雙邊貿易和航空協議,並放寬簽證限制,鼓勵國外旅遊;運用「目的地概念」,以〝城市為定位〞推銷,強化〝北海道、京都、奈良〞等地的國際知名度。

1. 參照:世界經濟論壇》2017全球旅遊競爭力排名與兩岸兩頭重點指標的對比

中國旅遊業的優先次序增加也支持了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繼續在全球排名上升


1. 中國今年繼續表現強勁,在該指數中上升2個位置,在全球排名中排名第15位。
2. 中國接待了近5700萬遊客,佔該地區國際遊客人數的20%以上。
3. 雖然只有5%的人口擁有護照,但它也是該地區最大的客源市場,2015年有1.279億人次離職。

4. 中國已經擁有特殊的自然(第五)和文化資源(第一),中國已從國際增長中受益匪淺開放性(增加24個職位),提高信息通信技術準備程度(第72個,但增加8個職位),並進一步投資其地面和旅遊服務基礎設施(分別增加9個和10個職位)。

觀光局:台灣Tourism 2020永續觀光發展21方案「開拓多元市場、活絡國民旅遊、輔導產業轉型、發展智慧觀光及推廣體驗觀光」等 5 大策略

積極打造臺灣觀光品牌,形塑臺灣成為「友善、智慧、體驗」之亞洲重要旅遊目的地 !!

2. 台灣永續觀光政策對比世旅會WTTC全球旅遊競爭力指標關聯性

3. 對照:台灣107年度總預算「創新、就業與分配」政策影響台灣旅遊競爭力相關重點指標

台灣行政院分析:政府擬解決問題之釐清


因應數位轉型,保障網路公民權,亟待加強數位化基盤建設及其應用。綜觀國內外相關環境之具體問題評析如下:

1>未能有效鏈結地方實際市政需求:

中央與地方對個別型態城鄉課題與需求掌握度不足,過往政策推動模式大都由上往下,但未能有效鏈結真正面臨第一線地方鄉鎮的實際需求,故未來推動過程中應聯結各地區彙整終端需求,促成發展聯網應用服務可符合地方需求與期待。(跳出絞肉機思維)

2>台灣國際競爭力表現不易突破:

基礎建設與產業創新的質量皆有待提升。國際競爭力評比機構報告顯示,基礎建設的質量與創新能力不足,是台灣國際競爭力無法大幅提升的主要關鍵因素。根據 WEF2016-2017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基礎建設競爭力評比全球排名第 13 位,低於新加坡( 2 )、香港()、南韓( 10 ),在亞洲四龍中排名最後,而在 WEF 評比各國網路整備度,台灣排名第 19,落後星、韓、日、港等國,並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顯示基礎建設的質與量都有待大幅提升。

3>數位經濟下跨界合作運作模式尚待建立:

台灣產業必須因應此一新挑戰近年來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已經被公認為自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與大數據(Big Data)後的新經濟浪潮;數位經濟可定義為在新經濟時代下,透過各種創新數位科技,並結合跨域整合平台與創新服務模式,重新塑造針對 B2B B2C 使用者之商品與服務的買賣結構和經濟價值。

107年度總預算相關

1. 加速產業轉型,引領創新經濟

1>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艱鉅挑戰,台灣行政院依據總統施政藍圖及「創新、就業與分配」等3項原則,全面推動國家各項建設,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轉型,致力產業創新發展關鍵前瞻技術,帶動數位經濟模式,形成區域產業聚落及加強人才培育,連結國際與在地產學研資源,以加速產業轉型、平衡區域發展及促進就業。

找一找 ! 在整體預算,旅遊競爭力的錢去哪兒 ?


借用聯合國世界旅遊組UNWTO的旅遊業競爭力對比,看出端倪與方向...

2>為引導創新驅動經濟之永續發展,重新塑造臺灣產業全球競爭力,107年度產業創新計畫總預算編列396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107年度編列數224億元,合共620億元,增加158億元。

3>主要係辦理亞洲‧矽谷71億元、智慧機械39億元、綠能科技103億元、生醫產業101億元、國防產業11億元、新農業58億元、循環經濟22億元、數位經濟174億元、文化科技創新3億元、晶片設計及半導體科技18億元、其他產業創新20億元。

2.擴大公共建設,平衡城鄉發展

1>全力提振國內經濟,加強建設臺灣,是政府未來一年的重點工作。為打造下一世代需要的基礎建設,促進國家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政府除在總預算之外,另編列跨年度的特別預算,推動以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及城鄉發展等為主軸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期帶動產業創新、經濟成長、民間投資及就業機會,並大幅改善民眾的生活品質及城鄉發展差距,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2>107年度總預算編列公共建設計畫經費1,617億元,增列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污水下水道建設、重要河川環境營造等計畫經費。另臺鐵南迴鐵路臺東潮州段電氣化、桃園捷運綠線、營造休閒運動環境等計畫經費108億元,自107年度起改列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辦理。

3>加計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特別預算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編列數147億元及731億元,公務預算公共建設計畫規模可達2,49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424億元,約增20.5%。連同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1,254億元,整體公共建設計畫預計投入3,749億元,較上年度增加433億元,約增13.1%,將賡續支應國內各項基礎設施所需經費,以厚植國家經濟實力。

台灣政府發展觀光業優先程度全球排名56

4>細項說明:(觀光產業發展在交通部預算僅佔1.1%?)

A1.交通及建設編列1,226億元:係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與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等辦理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公路、國道與橋梁興建及改善工程、鐵路立體化及捷運化建設、臺鐵整體購置及汰換車輛、鐵路行車安全改善、航空、港埠、國家風景區相關建設及改善停車場問題等1,059億元;內政部辦理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市區道路)及公共環境改善等計畫129億元;海岸巡防署籌建海巡艦艇、強化海巡編裝及臺中港海巡基地新建工程等計畫32億元;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原住民族部落特色道路改善計畫6億元。

A2.環境資源編列702億元:係經濟部與台灣自來水公司辦理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區域排水整治及環境營造計畫、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三期、降低漏水率計畫及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等422億元;內政部辦理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國家公園中程計畫等168億元;環境保護署辦理建構寧適家園、水體環境水質改善及經營管理、鼓勵公民營機構興建營運垃圾焚化廠、一般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循環推動等計畫33.8億元。

A3.經濟及能源編列895億元:係台灣電力公司辦理林口電廠更新擴建、通霄電廠更新擴建、第七輸變電、大林電廠更新改建等計畫565億元;台灣中油公司辦理天然氣事業部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資、煉製事業部桃園廠第三重油加氫脫硫工場投資等計畫81億元;經濟部辦理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及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經費79.5億元;中華郵政公司辦理郵政物流園區(機場捷運A7)建置及購建郵政局所等計畫46億元;科技部等機關辦理科學城公共建設計畫經費30億元;交通部辦理臺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經費5億元。

A4.都市開發編列138億元,主要係內政部辦理城鎮之心工程、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新市鎮開發計畫、都市更新推動及國民住宅興辦事業等經費80.5億元;中央機關辦理公有建築物耐震評估及補強經費16.1億元;經濟部等機關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經費14.4億元;科技部辦理國家海洋科技能量建置計畫5億元;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4年計畫2.8億元。

3.落實國土規劃,建構永續環境

為追求臺灣環境的永續發展,政府持續投入環境資源保育及國土保安等相關經費,107年度總預算編列459.5億元,連同營業及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258.8億元,合共718.3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43.7億元,約增6.5%,期經由永續國土規劃、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落實等方向著手,維持生態環境與經濟成長的協調並進。主要為:

1>環境保護署、經濟部及交通部等辦理空氣污染防制140億元;

2>經濟部辦理河川海岸及排水環境營造計畫、降低漏水率計畫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等264.9億元;

3>內政部辦理污水下水道第五期建設計畫、各國家公園園區內之生態資源保育工作等146.6億元;

4>農業委員會辦理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計畫、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等102.9億元;

5>環境保護署辦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應變及整治、水體環境水質改善及經營管理等41.2億元。

6>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特別預算案編列146.9億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編列162.6億元。

4.確保國家安全,拓展對外關係

1>107年度國防部主管預算共編列3,278億元,較上年度增加85億元,約增2.7%,主要係增列武器裝備維持與推動募兵制等經費。

2>107年度外交部主管預算共編列262.8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9.6億元,約增8%,主要係增列國際合作援外經費及駐外館舍購置費。

3>107年度新南向政策經費編列37.8億元,連同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34.1億元,合共71.9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27.4億元,約增61.6%,主要為經濟部辦理國際市場開發、貿易推廣及產業鏈結、協助我國廠商爭取海外公共工程等28.8億元;教育部辦理提供優質教育產業、專業人才雙向培育、雙邊青年學者及學子交流等17億元;科技部辦理區域學術合作、科研人才交流與培育等5.6億元;僑務委員會辦理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挹注海外信用保證基金等4.5億元;外交部推動我與東南亞區域國家間之國際合作及交流等3.2億元;交通部辦理新南向目標市場宣導、組團參展推廣及網路行銷等3.2億元;衛生福利部辦理國際醫衛合作與交流等2.9億元。

4>107年度兩岸交流經費共編列17.3億元,較上年度減少1.8億元,約減9.6%,主要係配合業務實際需要減列經濟部推動兩岸產業交流及協商產業發展議題等0.9億元、大陸委員會辦理兩岸政策溝通說明及交流活動等0.4億元(縮編)

5. 保障地方財源,強化夥伴關係

為提升地方財政自主程度,建構完善財政調整制度,以因應地方政府施政需求,107年度中央對地方財源協助賡續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與中央對直轄市及縣()政府補助辦法規定,透過一般性及專案補助款予以挹注,俾達成保障地方財源之目標。

1>107年度中央對地方政府一般性及專案補助款合共編列1,619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之1,623億元,減少4億元,主要係因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增加,所需保障財源補助減少所致;

2>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各地方政府2,741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25億元,連同中央納編地方政府原應負擔之勞、健保保費及改制直轄市土地增值稅分成增加數等669億元,則中央對地方政府整體協助財源合共5,029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之4,908億元,增加121億元,約增2.5%,對於地方財源挹注將具有相當助益。

文化先行 ?

6.文化部:厚植文化實力,尊重多元族群

文化是國家的根本,人民是文化創造的主體,現階段文化施政將回到以人為本的起點,透過培力與賦權,確保所有公民都能共享豐富的文化生活,並從三面向進行文化扎根工作,包括歷史扎根、教育扎根和在地文化扎根,全面厚植個人與社會的文化力,替臺灣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1>107年度總預算文化支出編列263.6億元,增列臺北機場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計畫、對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捐助等經費。連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編列數80.9億元,以及國立文化、社教機構作業基金及運動發展基金等編列64億元,合共編列408.5億元,較上年度相同基礎增加34.5億元,有助於厚植文化力,讓臺灣的軟實力立足在地,走向國際。

2>為厚植文化,打造「台灣文藝復興」,文化部於20179月召開全國文化會議,以21世紀台灣文化總體營造為主軸,透過全民參與政策討論,研擬了6大議題:文化永續力、文化創造力、文化包容力、文化超越力、文化生命力、文化民主力。其中以國際接軌為訴求有關兩項:

2.1>文化永續力—文化經濟與文創產業生態體系的永續

努力的方向有催生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推動獎補助及投融資雙軌機制、建立文化金融體系,促進市場永續發展、拓展原生文化內容、訂定數位時代的文化傳播政策、打開國際通路,形塑台灣文化品牌、研修「公共媒體法」,布局公共媒體戰略位置、健全產業環境,扶植出版永續發展、振興漫畫產業、新建及提升流行音樂空間軟硬體設備、成立「行政法人文化內容策進院」、「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轉型為行政法人等。

2.2>文化超越力—開展文化未來:創造文化科技、跨域共創共享

積極訂定文化科技施政綱領,培育跨域與中介人才、建構「國家文化記憶庫,催生台灣原生文化內容、打造空總文化實驗室,建構文化實驗生態系,以及研議規劃文化卡,建立文化大數據等。

第三篇. 國家發展程度在全球 GCI 創造力及GII創新力表現而影響台灣旅遊競爭力的源頭問題

學者專家指出,台灣研發R&D計畫以稅制優惠或研發補助為主的科技政策,相對忽略「制度失靈」、「鎖住失靈」、「系統轉型失靈」等方面所產生的限制;當台灣政府偏向於處理「市場失靈」、「能耐失靈」或「技術基礎建設投資與供給失靈,影響創新體系各種「失靈


1. 市場失靈:巿場無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勞務的情況,導致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公外部負效應競爭失敗和市場壟斷的形成失業區域經濟不協調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公共資源的過渡使用問題


2. 能耐失靈:能耐不足以應付創新轉型。


3. 系統轉型失靈:系統創新在轉型的動態演進中停滯


結果:科技演化路徑相依的社會化過程脫鉤失序;加上外部性創造產出,導致整個社會選擇到次佳化的技術。

1>全球金融危機接近10年之際,世界經濟顯現出令人鼓舞的復甦跡象,2017年的GDP增速將升至3.5%。然而,儘管有這樣的積極發展,但在經濟政策方面,各國領導人仍面臨著很多困境。


2>經濟增長成果分佈不均、代際分化、發達經濟體收入不平等加劇、環境惡化等因素,讓人們愈發覺得過去幾年的經濟政策並沒有給公民或社會帶來真正的好處。


3>仍低於歷史水平的經濟增長率,種種困境使當前的許多經濟增長模式和相關政策受到普遍的質疑。


4>全球經濟和政治秩序中出現的技術顛覆和新的斷層進一步加劇了這些政策的不確定性,而這些政策必須使經濟體能夠永遠跟上時代的步伐。


5>綜合起來,所有這些因素都在挑戰決策者們,需要尋找新的方法和政策來推動經濟發展。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全球GII創新力指數執行董事布呂諾·朗萬表示:「創新對於處理能源和環境顯然必不可少,但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創新不能只從技術上進行,還需要新的社會、經濟和商業模式,這包括發展智慧城市和以大眾運輸為基礎的旅行解決方案,以及培養全球公民意識對各種能源政策所帶來的影響有更清楚的了解。

1. 綜合評價: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保證環境可持續性和公平性,為所有人創造機會

2. GCI指標在創造各國經濟繁榮的總體衡量標準

根據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37個受評比國家,台灣排名第15,較上年退步1名。全球競爭力GCI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指數由世界經濟論壇於2005年提出,是「決定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一整套制度、政策和影響因素的集合」。

GCI競爭力指數評比指標分為3大類,共12114個細項指標,並依各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給予大、中、細項不同權重,各指標數值經由標準化及權重計算而得分。具體的支柱指標分別為:

1.法律和行政架構、2.基礎設施、3.宏觀經濟環境、4.衛生和初級教育、5.高等教育與培訓、6.商品市場效率、7.勞動力市場效率、8.金融市場發展、9.技術發展成熟度、10.市場規模、11.商業發展完備性、12.創新。


觀察全球競爭力GCI和各國家或地區生產力水平影響因素

GCI指標在各國經濟發展3Ts(人才、技術、寬容)方面的創造力總體衡量標準,進行評級和排名。

1. 基於經濟發展的先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繁榮的基礎廣泛的衡量標準。觀測總數包括完整”人均GDP、專利申請量、創意類量度”等數據的國家。

2. 每個國家的創意排名與整體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更多的城市化國家在GCI上得分更高。(國際大企業投資數指標)

3. 開放性創意是漸進式繁榮的手段;GCI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多樣性,“向物質主義價值觀廣泛文化多樣性的寬容和開放”是轉變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 (取得區域開發關鍵性主導地位)

4. 寬容或者廣義地說,對多樣性的開放,提供了與技術和人才並行的經濟優勢的另一個來源。多樣性可以讓這些地點吸引有創造力的個人,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吸引有創新能力的個人,如設計、教育、藝術、音樂、娛樂和媒體等轉化能力工作者)

5. GCI與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措施密切相關總結:在全球融合獲得高分的國家具有「較高的經濟產出、創業精神、經濟競爭力和整體人類發展水平」。

6. 總的來說,在GCI上獲得高分的社會平等和國家平衡程度更高,MPI發現:較高水平的全球創造力與較低的不平等水平存在相關。

3. 市場焦點:投入2030國際文化旅行16.2兆美元/,成為亞太文旅市場重要成員

世界旅遊組織(UNWTO2017年發佈國際抵達人數從19502500萬人次到2015年達到近12億,增長了4700%,而且這一數字預計2030將會增加國際抵達人數達到18億漲幅57%,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部門火車頭之一。
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WTTC)估計,到2025年國際旅行者每位旅客在當地的平均消費將達5,305美元/不包括機票
預計到2030年每位旅客在當地的平均消費將達到9,000美元/,市場將高達16.2兆美元/提供了全球GDP10%、全球貿易額7%,全球就業11個崗位中就有一個,創造世界增長率在4%以上

3.1 台灣在國際旅行1000/12億旅次 (0.008%)績效份額與創新對策

1>10%之民眾全年皆未從事國內旅遊,其中以年齡在60歲以上(占44%),職業為家庭管理(占20%)或退休人員(占24%)較多;


2>未旅遊之主要原因以「想去,沒有時間」最多(占40%),其次則是「沒有興趣」及「想去,健康狀況不佳」,各占20%

3.2 潛在市場管理亟待到

4. 台灣缺了會飛的貓頭鷹:Trip Advisor(貓途鷹已經併入中國攜程集團)

v 旅行者預訂完美的旅程計劃

Trip Advisor事業度世界排名第2

u是全球最大的旅遊網站,使旅客能夠充分發揮每次旅行的全部潛力。知道更好。預訂更好。
u擁有超過6億次的評論和意見,涵蓋全球最大的全球旅遊列表 - 涵蓋約750萬家住宿,航空公司,景點和餐廳 - 為旅客提供了眾多人群的智慧,幫助他們決定在哪裡停留,如何飛,做什麼和在哪裡吃。
uTripAdvisor比較了200多家酒店預訂網站的價格,因此旅客可以在酒店找到適合他們的最低價格。
uTripAdvisor品牌網站在49個市場上有售,並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旅遊社區,擁有4.55億平均每月獨立訪客,都希望從每次旅行中獲得最大收益。

uTripAdvisor旗下子公司和附屬公司擁有並經營其他20個旅遊媒體品牌下的網站組合

v投入文化旅行專家 Taiwan Needs
Ø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和國防授權法實施,將有助於提高我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地位及商務活動。
Ø歐美人士相當重視旅行專業程度及環境原真性的活動,切勿過度商業包裝。

Ø台灣長期依賴政商裙帶及旋轉門,不重視中小型企業及文化服務,導致國際化接軌能力貧乏。


結語. 思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當地文化和產品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89:確定目標「2030年,設計並實施促進可持續旅遊的政策,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當地文化和產品」。促進當地文化和產品能夠促進其轉型農村社區生計和繁榮的潛力,向通過轉型農村社區這些人提供體面的就業機會;沒有轉型農村社區,則通過傳統行業恢復當地的手工藝品行動,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當地文化和產品。

世界旅遊組織(UNWTO)前秘書長塔勒布·瑞法主張最具潛力之一就是旅行和旅遊業,提供了全球GDP10%、全球貿易額7%,創造世界增長率在4%以上;全球每11個就業崗位中就有一個,活躍全球6%的人口失業和就業。在全球面臨最大的挑戰時候,旅遊業正在為數百萬人創造就業機會。

微型和中小型企業是主要創新者和經濟多樣化的來源,覆蓋面也很廣,刺激微型和小型企業的創業,和中型企業(MSME)的成長。作為世界旅遊組織跨部門的主要創造者,旅遊業用技術和創新推動所謂的「協作經濟」,如果管理得當,以保障質量,公平競爭環境和消費者權益,員工也有很多新的就業機會,為創造就業做出巨大貢獻。

旅行服務對受到經濟衰退影響國家的經濟復甦貢獻一直很重要。在就業方面,要充分利用旅行價值鏈中的創造能力,加大微型和中小型企業對旅行教育和培訓的投入,刺激就業創造的公共政策,並納入旅行的公共部門,公司和教育機構聯繫在一起。

旅行業還涉及其他許多方面,諸如建築,製造和ICT服務等行業,在價值鏈上產生乘數效應;估計每項都創造了1.5個左右旅行相關經濟中的額外或間接工作。這將會是2030年新興市場的來源。

è優秀年輕不願留在家鄉,問題在哪?

1. 市場規模小,不足以支撐產業發展;導致無煙工業猶如夕陽工業

2. 廠商規模小,研發與行銷投入不足;導致集體寡占、體制難溝通

3. 工藝型態多為追求文化價值,商品化侷限在藝術美學的櫥窗

4. 產業計價評比依據不足,文創事業毫無起色;導致融資不易。

5. 產業斷鏈,缺乏經紀與中介體系;導致供需失調、產銷無力

6. 教育資源偏重製造產業,人才質量不足;導致無人可用的窘境

7. 代工產業型態與思維,不利文創品牌發展與商業模式創新。

    (最為嚴重;鴕鳥心態,極需鯰魚效應)


î 思考:導致文化服務發展的障礙與對策

1. 確立文化經濟之角色,持續對接軌國際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徑。

2. 促成優秀文創業者或文化團隊走上國際交流舞台。(成就感)

3. 整合國際的推介平台,呈現在地豐富多元的文化樣貌。

4. 亟需以外部力量拉引內涵蓄積軟實力

一、思考文化產業留不住人才亟需創新思維的挑戰克服

1. 檢視製造知識密集服務特徵差異及全球結構趨勢

v鯰魚效應營造中華文化氛圍思維

台灣擁有全球創意人才資質和環境,但黑金體制讓台灣服務貿易遠落後亞洲其他國家。

2. 臺灣文創產業概況  (台灣偏向製造業,文創法及傳媒服務不具影響力)

3. 解析中國大陸文化服務業的主要類別  (與時俱進:大陸文化部變革為文化旅遊部)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2004年制定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分類,根據各類具體行業在文化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習慣於將文化產業劃分為文化產業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等三個圈層,如同心圓示。主要以“服務”不同屬性進行官方的歸類。

選擇文化服務業作為文化產業重點行業研究的切入點,能夠全面的反映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還能夠進行跨產業的聯動分析(緣於其與服務業之間的內在關聯)


文化服務業的類別劃分即為文化產業層次劃分中核心層和外圍層的所屬類別

1. 文化產業核心層包括: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類別。具體包括新聞、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文化演出場館、文物及文化保護、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群眾文化服務文化研究文化社團、其他文化等;

2. 文化產業外圍層包括:主要包括以互聯網信息為主的網路文化服務,以旅游、娛樂為主的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和以廣告、會展、文化商務代理為主要內容的其他文化服務等類別,具體包括互聯網、旅行社服務、游覽景區文化服務室內娛樂、游樂園、休閑健身娛樂、網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產品租賃和拍賣廣告會展服務等;(思考:聯動機制仍處於表項)

3. 相關文化產業層主要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具體包括文具照相器材樂器、玩具、游藝器材、紙張、膠片膠卷、磁帶、光碟、印刷設備、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家用視聽設備、工藝品的生產和銷售等。這些產業類別其實就是文化製造業文化流通業


除此以外,文化服務業的類別應該是多角度綜合性的,而不是單向度簡單的。從不同的標準出發,自然會有不同的劃分方式。但由於影響文化服務業發展的主導因素是升降起伏和變動的,所以從現實的角度看,只有作出適應不同需求的劃分,才是具有切實意義的。

二、抓準方向:依循政策回到經濟面主要兩個領域

彝和圓 Ÿ 浪漫采風文旅組合規劃~深度挖掘民族文化風潮,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產業促農增收致富

大方奢香古鎮作為民族文化特色小鎮模式的典型代表,按照“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思路,在特色古鎮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注重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圍繞地方民族特色,深度挖掘彝族康養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農耕文化,豐富文化內涵,把大方彝族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實現鄉村旅遊大發展,促農增收。

在規劃上,採用觀光農業生態的佈局和生產,非遺社區文化活動人文、自然景觀、特色產業與康養文旅、休閒農業珠寶銀飾文創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在作法上,開發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吃住行娛購遊學拜養秀文旅消費屬性,結合「全渠道+」採購消費創新商業模式促進文化旅行與文創衍生商品消費新動力和經濟效益

一、《意見》重點任務之()提升旅遊發展文化內涵

1. 堅持健康、文明、安全、環保的旅遊休閒理念,以文化提升旅遊的內涵品質,以旅遊擴大文化的傳播消費。

2. 支援開發康體、養生、運動、娛樂、體驗等多樣化、綜合性旅遊休閒產品,建設一批休閒街區、特色村鎮、旅遊度假區,打造便捷、舒適、健康的休閒空間,提升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服務設計的人性化、科學化水準,滿足廣大群眾個性化旅遊需求。

3. 加強自然、文化遺產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和特色文化旅遊,推進文化資源向旅遊產品轉化,建設文化旅遊精品。

4. 加快智慧旅遊發展,促進旅遊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支持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遊演藝精品和旅遊商品,鼓勵發展積極健康的特色旅遊餐飲和主題酒店。

二、《意見》重點任務之挖掘特色農業發展潛力

1.在知識經濟的驅動下,各國都以科技帶動創新產業的發展,在農業領域中,營養健康議題是最熱門的也最受關注的科技發展方向,營養議題不再是營養素缺乏問題,而是走向慢性疾病與抗老化的研究,即是藉由農產品(食品)的營養成份達到提升生理健康及預防疾病之功能。

2.由於健康能使農業功能更加多樣化,未來除了可利用國內現有的豐富農業資源,加強開發新穎健康功能的活性成分外,亦可以我國國民營養之現況,作為研究東亞國家膳食營養的基礎,策略性開發適合的膳食營養型態之保健食品,將可使農業在國際間具有競爭機會。

PAGE1. 細分市場

需求端看2008 年後,大陸隨著中產國民收入水準越過 8000 美元,大量中產崛起,開啟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被完全滿足後,開始了對高端生活方式的追求,其中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便是對奢侈品的需求出現快速增長。

大陸中上收入家庭增加使得高端消費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上層中產及富裕人群是奢侈品市場消費的主力軍,幾年來這一群體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擴張明顯:富裕人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超過 24000 元人民幣)的規模,20252020的基礎上增長 41%,預計富裕人口將達到 1 億人;上層中產是增長最快的一個 群體2025 年將較 2020 年增長 47%,複合增速達到 8%,達到總人口的比重在 30%以上

 選擇1. 聚焦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且有成長潛力的族群

奢侈品產業按照產品種類細分來看,珠寶銷售的占比遠小於服裝、皮革製品、手錶與鞋類,在2015年達到了 6.5%。但在五年的複合成長率卻是所有奢侈品品類中最高的,達到了15%左右,其次是皮革製品、鞋類、手錶、男裝,最後是女裝。同時,珠寶也是2015成長最快的細分產業(+6%)。快速的成長使得珠寶在奢侈品產業銷售的占比在過去的五年提高很多,從2010年的 4.5%成長到現在的 6.5%左右,緊隨皮革製品之後

珠寶的入門價格區間非常的重要,(1) 珠寶低於1500歐元(10000RB),其份額超過了整個珠寶產業銷售的一半;(2) 奢侈品牌珠寶(多於1500歐元,低於一萬歐元)佔有 28%的銷售份額;(3) 剩餘的 15%為頂級珠寶的銷售。與此同時,入門價格區間的品牌滲透率也是最高的,達到了 25%,而其它兩個價格區間僅有 15%和 10%

品牌的利潤也多來於低價位有設計感的產品,而不是以高價值寶石為主的產品。所以佔據入門價格區間對獲利至關重要。擁有很強獨特性和優質形象的品牌有更強的定價能力,也具備向入門價格區間產品延生擴展的能力

選擇2. 文旅通路合作品類,首選必配戴有成長潛力的輕奢珠寶

 選擇3大疫情調控後期,選擇生活必備商品尤為重要,搭建健康補給站文旅組合

新華社報道:中國將成為全球健康產業的最大市場。而且健康中國戰略明確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國家也在增大力度推廣和提倡國民的保健意識

傳揚健康理念,既經營了事業,也兼顧了健康。從事大健康產業,於我於你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從大環境看,健康產業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是朝陽產業。為人們提供健康生活解決方案,這才是大健康產業最大的商機

PAGE2. 提供文旅產業創新育成家庭事業的全渠道支持

育成內涵:先求有 再求精 <做中學>=邊做+邊玩+邊學+邊賺錢創業概念 

如何在家照顧家人+邊玩+邊學+邊賺錢=Home worker的新家庭旅行生活意義

我們藉由「智慧科技介應用」新型體驗,

做中學、學中做的深度研學個案方法,探討提升創意階層的「百工百業新職能」業態重組

由淺入深、由難入易逐步推進各類型創意者心目中的喜愛

亦能讓平行實體世界推廣文化交流活動取得更加有說服力品牌忠誠度的地位。

消費者希望在最方便的地點和方式購買,客戶支持也是如此。

如果您打算在多個渠道上加倍努力,您需要確保您可以提供客戶支持,

無論他們是使用智能手機還是通過社交訊息向您發送消息。

提供您的客戶可以信賴的支持可能有助於提高他們的終身價值並鞏固他們作為忠實客戶的地位。

對策1. 創新商務:組織傳統市場入門行業 VS 融合小微企業的聯營模式

對策2. 人才養成:容易上手全渠道 VS 新媒體商務模式

1.全渠道零售 ( Omni-Channel Retail )

(1) 商業模式:顧客→門市購物(履歷)+型錄購物(郵購)+網路購物+手機購物;

(2) 顧客接點:無縫(API介面)

(3) 零售端之因應:通路交叉且商品、顧客、販促等有效管理。

真正的全渠道方法必須在您銷售的任何地方提供一致的品牌體驗,以滿足客戶所在的位置並建立超越渠道的關係。它還應該包括強調通過渠道多樣化和數據和系統的全面集成來優化您的業務。

2. 多通路零售(Multi-Channel

(1) 商業模式:顧客→門市購物、顧客→型錄購物、顧客→網路購物;

(2) 顧客接點:顧客個別接觸各個通路、顧客同時交叉接觸各個通路;

(3) 零售端之因應:具有多數銷售之通路,通路交叉但顧客管理未能整合。

與全渠道一樣,多通路商務是指跨多個單一通路進行銷售。然而,多通路體驗往往是不同的,主要是透過不同性質的通路或批發中進行的各自的營銷工作,側重於透過打廣告賣產品的接觸點而不是進行購物環境優化,缺乏明確的跨渠道信息和一致性的服務,導致通路間互相價格廝殺而最終下市。

3. 單渠道零售 ( Single-Channel )

(1) 商業模式:顧客→門市購物;

(2) 顧客接點:單一接觸通路;

(3) 零售端之因應:僅有單一之銷售通路。

與全渠道和多通路賣家不同,其他零售商選擇僅通過單一管道進行銷售。例如,一些賣家將他們的活動限制在自己的店面,或者依賴阿里巴巴、亞馬遜市場。事實上,去槓桿政策,外資、出口、消費力的持續弱化,面對租金與通脹讓賣家沒有議價空間,更削弱了產品的競爭力。

確定你所做的具有最高槓桿作用的生產力概念。

當您越能專注於這些高槓桿活動,就越能推動您的業務向前發展

優先考慮支持無縫集成的技術整合,設置行為觸發器以在整個客戶採購過程中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營銷,

以便潛在買家在正確的時間看到正確的信息,以利您始終實時了解業務並根據匯總數據做出決策。

如支持全渠道品牌經理及其銷售代表在市場上可以更加專注於讓客戶發現品牌故事的文化旅程,

讓您更好地控制您的業務,這就是自動化的用武之地。

對策3. 成為智慧工作者:利用自動化,提升每個成員高槓桿作用

3.1 挑選工具:認識採購服務的全渠道進程

中華文旅資訊社累積10年時間和黃金珠寶總匯行政主管邊做邊修定性和定量數據的組合,可以幫助您對最重要的渠道做出慎重的決定。


任何產品和任何目標市場,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接觸到消費者,您必須了解他們的行為方式、瀏覽地點、購買地點以及購買動機。


因此,建議不妨與大家交談,可以提供大量定性的見解,並讓您對他們產生更敏銳的同理心。尤其在關鍵績效指標將使您腦海中的畫面更加完整。


使用分析來的對話,確定您的哪些渠道最有利可圖、最有效,或哪些渠道獲得了最多的新客戶。


然後,將您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確保在這些渠道上和渠道之間獲得最佳組合的購物體驗。

從消費者的觀點來看,幾乎所有使用過線上購物的消費者都期望能透過網路以外的其他管道(如實體通路或手機購物等)持續獲得良好的物流配送與售後服務。

根據多渠道消費者的演變EMC2Evolution of Multi-Channel Consumer)研究資料顯示,有97%的多通路慣性的消費者,希望能在線上通路與實體通路間獲得一致的服務品質,並且同一次交易的過程能夠在兩種通路間的跨線上線下渠道無縫購物體驗(seamless shopping experience across online and offline channels)自由的轉換。例如,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訂購一項產品,然後到實體通路上門提貨;或是在網路上訂購產品後指定最近商店配送,再到實體通路進行售後服務或續購產品。


3.2 點對點閉環機制:參與制定客戶採購服務的工作站關聯

3.3 永續經營:組織在地集成線下線上融合O2O(全渠道)/OMO(全媒體)的媒合平台整合

盡可能多緊密地集成您的技術整合的最基本原因之一是您的庫存。當您開始在全渠道上銷售時,您需要實時統一查看您可用的每個庫存。同樣,您需要產品信息的單一真實來源,例如中華文旅資訊社的《文旅匯報》的營銷軟文或軟廣告解決方案,您不必在銷售的每個渠道上單獨輸入產品信息。像分享工具的數據轉發管理服務可以幫助跨多個渠道統一您的數據。

但好處還在繼續。當您的營銷和最新的全渠道小程序 (接入微信、直播、地圖、在線活動工具) 電子商務平台工作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時,您可以匯總最重要的數據,以更好地評估績效並發現機會,全渠道之間的無縫切換也是客戶支持的巨大福音。如果您的批發商或代理商已經知道與特定客戶的聯繫,他們可以從因疫情停止的地方,以全新的面貌繼續為客戶提供全渠道的服務。